原标题:“平台+”工程为产业升级添动能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泉州市工信局日前提出将在2020年实施“平台+”工程,建设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致力打造一批平台经济龙头企业,为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提供产学研各方助力。当前,泉州各地陆续从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出发,落地搭建协同服务机构。 打通共享渠道服务区域产业 当前,晋江、德化等地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先后推出综合服务创新协作平台。德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便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携手国家级工业设计公司共同打造的。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以来,以设计为推手,致力于服务德化陶瓷产业,提高区域特色品牌影响力。 “我们通过整合设计力量,携手当地制造型企业,打通网络平台渠道,推出区域共享品牌,获得市场认可,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相关人士介绍,借助研究院平台,他们推出产业共享品牌,以渠道、供应链等方式参与品牌共享计划的德化陶瓷企业有40余家。研究院与40多家企业共同推出的“猪事圆满”快客杯,网络订单突破2万只;“四季花瓣”瓷饰系列登上意大利米兰设计周,单品售价近千元。 无独有偶,顺应建材类陶瓷产业升级需求,晋江市磁灶镇成立了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泉州首个镇级产业创新中心,该平台的“政产学研用”协作成效明显,进一步连接镇政府、商协会和行业智库三方力量,对当地特色产业转型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打造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新样板。与德化一样,磁灶镇也提出产业共享概念,向业界输出信息、人才、技术等综合服务。晋江内坑拖鞋产业联盟提出的共享模具概念减少了企业重复投入,更加直击企业需求痛点,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成果落地 记者从晋江业界了解到,晋江市除了磁灶镇、内坑镇之外,英林镇、东石镇也分别立足当地泳装、伞具等特色产业,打造协作服务平台。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日前刚刚成立的安海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系安海镇党委政府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工程、博士人才助力产业创新升级的创新实践。与其他产业协作服务平台不同的是,该平台聚焦人才领域,侧重于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服务的产业类别更加广泛。按照“政府主导、商协会共建、第三方运营”的合作模式,平台提出构建安海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玩具文具、皮革、纸制品等产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融合创新的渠道,集聚优秀人才资源,实现产研对接、技术落地,提升“政产学研用”联动水平,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与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提升。 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平台也十分重视吸引人才资源。据了解,他们先后开展数十场“中国白”主题沙龙,通过举办产业主题设计大赛,将设计界的目光引向德化。研究院组建了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等在内的57人专家智库队伍,引进30多位来自福建、河北、台湾、香港等地的品牌、设计、营销领域人才常驻德化工作;以研究院为依托签约29名艺术家和设计师;联合同济大学等高校和商协会成立两岸青年创客(德化)基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建清华美院(德化)创新成果转化基地。近期,研究院还与法国珠宝首饰联合会、圣埃蒂安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立了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