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定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戴德梁行研究报告详解“重庆机遇” 2020年一开年,中央财经委就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增长极”。 重庆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有着怎样的前途与机遇?1月7日,戴德梁行发布相关研究报告,从市场角度详细解读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来龙去脉和未来的机遇。 作为一个在成渝地区经营有年的房地产及产业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近年来戴德梁行在成渝两地都曾积极参与到当地政府的诸多项目之中,在官方和民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当日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研究》中,该机构通过对宏观环境的解读、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国外都市圈实践经验以及戴德梁行的观点几个部分,详细解读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面临的未来机遇。 同一天该机构还发布了《2019年重庆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 “国内都市圈还在成长当中” 该报告对国际上的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和旧金山都市圈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梳理。这些都市圈的形成、发展都经历了近百年甚至超过百年的时间。迄今为止,这些国际上的都市圈无论在产业上还是交通网络上,都体现出极大的共性特征。 世界五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产业,整个城市圈空间布局依托龙头产业往外围区域拓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把产业链由城市扩大至区域层面,促进地区间的有效协作、配合,减低竞争色彩,推动区域性共同发展。 从交通互联来看,国际大都市着重发展航空、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网络、公路及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呈现了较高的GDP贡献比例,使得都市圈的核心区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 。 尤其是轨道密度极高。从报告所列图表中可以看出,极为典型的日本东京都市圈,其土地面积只占该国土地的3.5%,但是轨道长度占到了全国的15%,而GDP贡献更是占到全国的41.5%。 戴德梁行华西区总经理张裕鹏在当晚表示,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能级对于都市圈整体的发展推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报告认为,国际较为发达的都市圈的发展为国内都市圈的成长提供了借鉴经验,在中国未来都市圈发展过程中,TOD(产业引导发展)+IOD(公交引导发展)发展模式将成为必然趋势,而EOD(服务引导发展)+SOD(生态引导发展)模式将成为发展的守则与保障。 而该戴德梁行重庆公司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马丽华则在报告发布现场表示,和国外的都市圈比起来,国内的都市圈发展尚在成长过程中。 一张关于美日德英中五大经济体主要经济数据的比较,支持了她的判断。在这张比较表中,中国的GDP虽然排名第二,但相比其他四大经济体,城市化率依然较低,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及人均GDP的排名也相对滞后。 报告认为,中国还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当中,持续的城镇化势必会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庞大的增长空间,也有望与其他国际经济体看齐。 成渝经济圈的重庆机遇 戴德梁行通过构建“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全国26个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能级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评价体系以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四个维度进行国内度数全综合排名。并以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计分,将目前国内都市圈的发展状态分为成熟型都市圈、赶超型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等四个能级。 其中,长三角都市圈和粤港澳都市圈两个,以其核心城市总体经济和交通便捷度突出,周边城市经济发达,而被列入成熟型。青岛为首的12个都市圈,以其总体成熟度较弱,存在弱势方向,但发展潜力巨大,而被列入成长型。 而成渝经济圈则因发展均衡度欠缺,但总体实力较高而被列入赶超型。同被列入这一能级的还有京津冀经济圈。 报告的观点认为,自1997年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始,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成都、重庆逐步从“双中心”城市向以成、渝为中心城市并与周边节点城市同城化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迈进。相继经过了雏形初步显现、抱团发展阶段 、一体化发展阶段、 同城化发展阶段,而如今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 当下需要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报告认为,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的中战略地位不断上升。 成渝都市圈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实力最强的区域。但是,在和长三角、粤港澳、甚至京津冀三个经济圈的经济数据对比中,作为核心城市的重庆,无论在人均GDP 、三产占比 、单位面积GDP、还是外贸依存度、城镇化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处于靠后位置。 而与各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路网资源的对比中,除了路网密度略高于首善之地的北京以外,其余高铁区域密度、旅客吞吐量以及机场建设等,都显示着重庆在这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报告认为,重庆的机遇将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城市空间拓展、互联互通网络更健全、产业分工合作更紧密、一体化规划更完善。 马丽华在现场解释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使重庆城镇格局更优化。 她说,通过重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顶层指引,以主要交通廊道为发展轴带,推动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一体化发展。使重点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如万州、涪陵、江津、璧山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从而深化拓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战略。加快重庆都市区产业布局一体化,形成各功能区域融合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也即是说,在未来,重庆在一体化机制构建、城乡要素流通融合等方面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