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创造生态的“裂变式增长” 摘要 应用工业互联网,比技术升级更难的是组织的转型和团队观念的改变。从传统大规模流水线批量到大规模定制,完成的不仅是制造模式的转变,更需要组织和观念的同步转型。 在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网络化战略五个阶段后,2019年末,海尔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海尔进入第六个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阶段。 同时,外在的大势是,中国制造业在经历了数年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努力后,又邂逅了工业互联网——这个被视为继消费互联网之后最大经济活动的事物,为制造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直至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了无限可能。 一向走在改变之路前沿的海尔,也成为最先一批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企业,于2016年打造的COSMOPlat经过三年发展,从封闭企业演变成开放平台,以用户不断迭代的需求,探索产业链延伸模式,构建一个生态体系。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形象地总结了COSMOPlat与生态的关系:COSMOPlat就像飞机场,每一个创业团队就像一个个航空公司;各个航空公司可以共享售票处、塔台等,但是每一个公司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运营,谁运营得好,用户就去买谁家的机票。在COSMOPlat平台上的创业团队也是如此,只是每个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个性化定制。通过COSMOPlat,可以把社会上最佳资源配置到最佳的位置上产生增值,增值再分享给利益攸关方,这样平台就可以做大,就更有弹性和延展性。 在海尔发展35载之际,周云杰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就海尔生产变革、管理变革直至生态变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解释。 生产模式变革必须伴随管理模式变化 单纯由“机器换人”可以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但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那就是库存。只有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的高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率,为库存而生产,即便再高度的智能化也体现不出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内涵 《财经》:2005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创立了“人单合一”的理念和模式。具体到海尔的转型路径,“人单合一”与多元化发展和物联网时代的大整合是怎样一种关系? 周云杰:在我看来,海尔“人单合一”与多元化发展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人单合一”的核心是“人的价值第一”,说到底是让员工和用户的价值直接联系在一起,颠覆传统的线性管理模式,以非线性管理的思维,激发每个员工的最大潜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薪酬不是企业支付,而是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薪酬回报和增值分享,通过企业平台化的打造,让每个员工在平台上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可以说,“人单合一”模式不仅是海尔在新时代对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是海尔对物联网时代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第二,“人单合一”提供创新的土壤。企业不应该是有围墙的花园,因为那样总有从生到死的过程。企业应该是像热带雨林一样的生态体系,它才可以生生不息,打开了企业的墙,让全球一流的资源都可以在海尔的平台上创业,并不断诞生新的物种。这些新物种诞生的土壤不可能是传统科层,而“人单合一”则使其成为可能。 通过“人单合一”模式,海尔从封闭的企业变成了开放的生态平台,颠覆了传统规模与范围的理论,以用户不断迭代的需求,构建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并走向生态品牌共创共赢。 《财经》:这种“人单合一”的多元化发展,不会影响物联网时代的整体性吗? 周云杰:“人单合一”模式不会影响整体性,海尔着眼于个体和小微化,通过建立平台,让他们可以创业创新,发挥价值。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海尔的战略是非常聚焦的,并不是每个人盲目地创业,比如说海尔的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大健康,所有我们平台上的小微都是围绕这几个战略方向在创业和创新,而这也体现出海尔整体战略是非常清晰的。 第二,海尔搭建了一个共享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每一个小微、员工减少创业成本,提高成功率。 在这样的平台上,海尔发挥每一个小微、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跟用户连接。虽然市场变化迅速,但前线的小微人员可以在市场快速作出决策。不过,决策的前提是:第一有战略方向,第二有统一的平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单合一”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单合一”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物联网时代的整体性。 目前,海尔不断涌现出COSMOPlat、海尔生物等多个领域的“新物种”。海尔的开放平台上,已经有4家上市企业,2家独角兽企业,12家瞪羚企业,A轮以上66家,天使轮、种子轮200多家,孵化加速300多家,孵化小微4000多个。 《财经》:你提到COSMOPlat,海尔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初衷是什么?海尔COSMOPlat在内部进行了怎样的应用?给海尔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又带来哪些有意义的价值? 周云杰:对海尔来说,发展工业互联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承接国家战略。2018年工业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海尔依托30余年制造经验,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搭建了全球首家将用户引入全流程最佳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 二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早在2012年我们就发现,传统的大规模制造流水线难以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海尔开始在内部探索互联工厂,大踏步向智能制造转型,由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 海尔不是简单地实现机器换人,而是追求高精度驱动下的高效率。用户需求是本质,只有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的高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率;单纯由“机器换人”可以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但是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那就是库存。为库存而生产,即便再高度的智能化也体现不出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内涵。 关于具体应用,海尔有一个用户需求和抱怨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用户的留言。就像微博热搜一样,用户反映越大的问题排名越靠前,我们从中找出用户比较关注的痛点切入。比如,我们在建陶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思路,使统一陶瓷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都得到了提升。在整个建陶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平台企业增长了36%,明年预计会增长100%。COSMOPlat可以使企业实现三个卖:第一个是卖得多,第二个是卖得快,第三个是卖得赚。用户有需求,全球资源会做出响应,团队是专业的,风投是认可的,团队把自己的身家都压在创业项目上,这比起领导拍板的项目创业成功率要大很多。通过COSMOPlat,海尔进入了15个行业,这15个团队也是独立地在平台上生长。 《财经》:相比于美国和德国,中国企业在基础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利用工业互联网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有些还在摸索。你认为海尔在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周云杰:对工业互联网来说,比技术升级更难的是组织转型和团队观念的改变。从传统大规模流水线批量制造产品到围绕用户需求做大规模定制,完成的不仅是制造模式的转变,更需要组织和观念的同步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很多企业的组织是科层式的,下级听上级的而不是听用户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2005年开始提出流程再造,去中间层和去中介化。2014年,减掉中层人员1万多人,使企业组织实现网络化。同时,2006年全面开启创客激励与约束机制,让每个员工直接面对市场,并搭建了海创汇平台,吸引全球创客在海尔平台上创业。 互联网应用与制造基础同样重要 从互联工厂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物联网赋能生态,一是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实现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二是建立共赢增值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 《财经》:海尔COSMOPlat已经在工信部榜单中位列第一,它经历了哪些演进过程? 周云杰:海尔的工业互联网演进经历了三个过程,从互联工厂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物联网赋能生态。最初,海尔探索内部应用,打造互联工厂实现大规模定制。截至目前,海尔已建成15家互联工厂并投产,实现“产品在生产线上就有订单,产品下线后直发用户”,产品不入库率高达71%,同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生产效率提高60%。 第二阶段,在互联工厂探索的基础上,海尔将互联工厂的经验进行云化/软化,上线了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率先将传统制造的全流程,颠覆为众创定制、开放研发、精准营销、模块采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服务七大模块,各节点互联互通,实现了从制造产品到创造用户价值的转变。 第三阶段,基于COSMOPlat打造开放共赢的赋能生态。COSMOPlat一方面支撑海尔智慧家庭战略落地,另一方面也积极对社会开放资源,进行跨行业跨领域赋能,助力更多企业转型升级。 《财经》: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的盛行和国家的重视,短短几年内,中国涌现出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与国内外其他企业比较,海尔工业互联网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独特之处? 周云杰: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而且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和经济活动。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猛,竞争激烈,未来可期。这说明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激烈的竞争自然也有利于整个工业互联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有两大差异化优势。 一是始终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实现了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持续了解用户需求并不断满足其体验,而这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只有顾客没有用户”的难题。与传统大规模制造模式不同,COSMOPlat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具备全周期、全流程、全生态三大特征。其中,全周期是指将原来的产品生命周期转型为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创造用户终身价值;全流程则意味着将低效的串联流程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并联流程,通过七大节点流程与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各节点与用户零距离的交互;全生态代表COSMOPlat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整合全球资源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产业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共创共赢。可以说,COSMOPlat大规模定制模式首次将用户需求大规模接入制造全流程,使得工业变革不再局限于企业和工厂体系内,而是成为整个社会的变革,颠覆了“工厂内”的制造逻辑。 二是建立了共赢增值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和我们生态各方一起去为用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这些企业转型升级了、发展了,我们平台也得到不断地演进,通过高增值、高分享机制,使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生生不息。在共赢增值的生态创新驱动下,COSMOPlat已经在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的复制中得到验证,是具有相对普适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财经》:一些研究认为,海尔的COSMOPlat更强调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像是类似toB电商所做的资源对接、整合功能,并不是一般概念中工业互联网侧重的重点。对此,你有何见解? 周云杰:COSMOPlat不是交易撮合,而是多边共赢的平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COSMOPlat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不是简单地机器换人、设备连接、交易撮合,而是通过建立共创共享的开放平台,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创造用户终身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用户、资源的共创共赢共享。 COSMOPlat就像一个大的飞机场,每一个创业团队就像一个个的航空公司。就像机场一样,各个航空公司可以共享售票处、塔台等等,但是每一个公司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运营,谁运营得好,用户就去买谁家的机票。在COSMOPlat平台上的创业团队也是如此,只是每个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个性化定制。通过COSMOPlat,可以把社会上最佳资源配置到最佳的位置上产生增值,增值再分享给利益攸关方,这样平台就可以做大,就更有弹性和延展性。 《财经》:这实际上涉及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路径问题,到底是重互联网应用,还是重制造基础和过程,这在中国也仍然存在争议。那么在你看来,工业互联网对于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周云杰:互联网应用和制造基础,对于工业互联网来说一样重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和工具进行升级,同时互联网也需要在消费领域之外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制造业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企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首先要面临观念转变的挑战,转变我们习惯于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定位,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其次,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物联网时代,不能再用传统的串联组织架构来适应新的形势。再则,在机制上,不能再按照行政职务、按照职级拿薪酬,而是应该按照市场驱动与用户付薪的思路来驱动企业的内部机制转型。要想借助工业互联网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企业需要做好思维、组织和机制等多方面的转型准备和挑战。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建立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让优势的企业建平台,让中小企业上平台。工业互联网必然会为传统企业带来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等多方面的机遇,因此一旦在这个价值领域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适合的转型路线,就能抓住时代机遇,完成企业全流程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能在整个行业的升级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围绕多元化用户创新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个性化需求和平台供给、定制能力不足构成了现阶段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为差异化改造用户提供定制化转型方案,是企业开发工业互联网的关键 《财经》:工业互联网已经是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参与的赛道。大企业开发工业互联网,要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尤其是如何与众多基础更加薄弱的中小制造企业的需求相匹配? 周云杰:对于当前的市场来说,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有些处于2.0要补课,有些处于3.0待普及,也有个别企业处于4.0需示范。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差异化的改造需求、碎片化的市场订单,构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复杂的市场。 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这也就决定了眼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个性化需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定制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为差异化的改造对象提供定制化转型方案,是企业开发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这要求企业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等不断增强自身通用平台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同步发展行业类、场景类平台,以满足行业用户的差异化转型需求。 受人力成本上涨和环境压力渐增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中小制造企业自然难以负担自建平台的研发成本,中小制造企业转型迫在眉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的局面。通过大企业开放平台,形成工业互联网生态,实现知识经验的共享复用,只有形成了共创共享共生的生态系统,才能不断衍生出“新物种”,加速和推进制造业创新创业。 《财经》:能否介绍一下,海尔是如何通过自身实践,来为基础薄弱的中小制造企业赋能? 周云杰:三条路径:一是自身能力解构,赋能企业大规模定制转型。COSMOPlat通过“1+7+N”的平台架构,即1个平台7个模块在N个行业建立一个架构,并借助泛在物联、知识沉淀、大数据分析、生态聚合、安全保障五大能力,打造了多边交互、共创共享、体验迭代的新工业生态。在这一新工业生态体系下,COSMOPlat可以为客户提供灵活订阅、连接嵌套的平台生态服务,并运用微服务架构,创新用户服务能力,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针对企业的现状定制解决方案。COSMOPlat并不会上来就要全流程改造企业,而是结合企业的经营现实,选择最合适的改造切入点,分阶段提升最终实现全流程赋能,这也进一步强化了COSMOPlat模块化服务的能力。 三是与赋能企业合建生态:COSMOPlat要做的不只是将自身的经验复制到其他企业或者行业身上,而是要跟复制者合建生态,形成更大的星际生态,并持续推动生态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各行业的经验复制企业不只是个学习者,还是生态的建设者,生态资源的贡献者、分享者。而在赋能其他企业的过程中,借助这些企业背后的资源,COSMOPlat星际生态也在进行“裂变式成长”。 《财经》:希望这种裂变式成长能够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想问一下,COSMOPlat的客户中有许多山东企业,这与政府角色有多大关系?你认为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周云杰:海尔的COSMOPlat平台能够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制推广,其业务范围不只在山东,更不局限于某个行业。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海尔COSMOPlat已赋能15个行业物联生态。COSMOPlat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大环境,也离不开山东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 对政府来说,其角色主要是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环境支持,帮助企业建平台,鼓励企业上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有序运转。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政策、资本、人才等多个角度提供支持。例如支持优化前沿技术的创新体系,营造开放的新技术交流环境,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之间的深度合作。另外,可以加强资本领域的引导推介,让资本力量参与投资,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平台发展成果。二是出台并落实上平台的扶持优惠政策。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并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给予上平台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通过上平台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相关法律保障平台企业数据安全。对工业互联网来说,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和机密,所以,工业数据的安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政府应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上平台的企业拥有信息数据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解除上平台企业的后顾之忧。 《财经》:看来,在为中小企业创造平台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也不可忽视。那么未来,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有怎样的计划?如何规划工业互联网在海尔板块中的地位? 周云杰:未来,对用户来说,海尔将进一步丰富衣、食、住、行、康、养、医等场景生态,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体验。以由冰箱延伸出的食联生态为例,未来海尔用户的体验将不断驱动迭代,包括用户的饮食、采购、体脂等交互体验数据信息会实时并联至食联网各节点,驱动产品功能、健康方案、美食产品等全流程持续迭代,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场景。 对企业来说,海尔将进一步加深AI、5G、金融等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使互联工厂全要素的制造能力更强、数字化决策更灵活。通过全流程信息自感知、全要素事件自决策、全周期场景自迭代,打造未来互联工厂的雏形: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实现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满足用户美好生活体验。 而对于COSMOPlat来说,对内它将作为新物种的代表,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千亿元市值的平台,支撑海尔物联网转型;对外它将赋能更多行业生态,实现各行业生态互联互通,形成星际生态。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三个愿景:一是为世界贡献一个引领性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二是打造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成为国家新名片;三是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播种机”。三个愿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用户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体验。 《财经》:下一步,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被认为将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巨大变革作用。海尔对此有何规划? 周云杰:通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会驱动中国制造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AI、5G赋能制造业,将推动企业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但是,技术是工具、手段,不是目的。对COSMOPlat而言,创建应用场景是关键,因为现在互联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围绕用户需求,创造出用户的最佳体验。 目前,海尔已在全球建设了15家互联工厂。以中德产业园中央水机工厂为例,通过AI赋能,实现了两个100%,产品100%是网器、100%是用户定制,在磁悬浮空调市场份额第一。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转型,搭建了从用户下单、智能生产到用户体验迭代的大规模定制模式。 在5G应用层面,作为5G工业应用探索实践先锋,海尔COSMOPlat先于行业已在5G工业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2019年德国汉诺威展上,海尔COSMOPlat推出了全球首个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平台,该平台能够对多个工业环境下的5G未来应用进行测试,可实现虚实融合、视频监控、AGV智慧物流、数字化产品、机器视觉、数字仿真等30多个工业应用场景的测试实践。目前,联通、移动、电信已分别在智研院完成5G网络测试环境的部署,集聚大量工业数据进行“智能+”的分析,输出5G环境下的智能制造升级解决方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推动力。 《财经》:最后一个问题,回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对海尔这样的企业而言,应当怎样应对时代的不确定,实现你们的三个美好愿景? 周云杰: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当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中国企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也确保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结构优化和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同样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又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大企业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企业领路人弘扬新时代民族企业家精神,将责任作使命,化挑战为机遇,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探索发展新道路。 在物联网时代到来之际,我认为中国企业必须从扩大规模向创新生态转型。如何实现转型?物联网的本质是人联网,就是帮助人们创造在物联网时代的最佳体验。 而作为企业,“适应时代”转型的关键在于如何围绕用户创新。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技术创新。企业需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为目标,把握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与此同时,这些引领技术必须与用户体验场景结合起来,才能激活新产业,激发新动能。二是组织创新。在企业中,组织的运作方式直接关系到创新效率。物联网不断改变着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平台化、分布式的管理运作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企业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而必须要探索中国式的企业组织方式,打开企业封闭的墙,让企业本身网络化,并成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三是流程创新。时代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创新空间,原来是依靠自身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去创新,现在要思考如何借助全球一流资源及社会大众的力量共同创新,进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用户全流程参与进来,创造开放的迭代式创新流程。 (文章来源:财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