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金融行业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并通过了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该《规范》共17章节,不仅提出了构建金融分布式账本系统所需要关注的硬件类和软件类的安全要求,还对监管、治理机制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在隐私保护方面也有较为全面的要求。 那么《规范》提及相关要求有哪些创新之处?未来将如何落实到区块链产品上?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的京东数科副总裁曹鹏,探寻解读其背后的逻辑。 《证券日报》记者:早前在区块链领域也有过一些标准出台,为何将该《规范》称为“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标准”?且通读《规范》全文发现并未有“区块链”等字眼出现,能否给予解读一下? 曹鹏:事实上,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本身也有过一些标准,国内的区块链标准化工作于2016年就开始布局,比如《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标准体系框架;2017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也发布《区块链参考架构》标准等。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这两者在技术维度基本可以等同看待,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区块链看作是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一种。此次央行首次将分布式记账技术结合金融领域,制定了全面的规范,对指导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故被业内称为是“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标准”。 《证券日报》记者:该《规范》提及的相关要求有哪些创新之处?将对我国区块链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曹鹏:这将成为打造可靠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基础图纸”,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方向作用。对整个区块链行业而言也是里程碑式事件,无论是国内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规范方面,还是国外标准影响力塑造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规范》的发布,将促使区块链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实现更多的共识和协作基础,这对于区块链进一步连接数字化世界、并实现彼此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京东数科看来,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处于产业创新融合的初级阶段,区块链是不同产业主体间的连接器,尤其是还需要与AI等智能技术组合应用,以区块链+AI在产业数字化的实践搭建起数字世界与实体经济的桥梁。 具体到对区块链金融业务而言,《规范》对行业更是有积极利好,能进一步规范市场,促进行业发展,这也是国内金融行业、区块链行业从业者们的新机遇。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规范》会给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带来怎样的影响? 曹鹏:在参与《规范》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和借鉴标准要求,开展自身区块链金融业务的设计和改造。比如在区块链的关键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攻克完善,如大规模节点下的共识协议、可监管签名算法、跨链融合、抗量子密码、多语言合约引擎等方面,这些层面,京东数科也都在持续推进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 在产业应用层面,我们认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会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以ABS(资产证券化)区块链标准方案为代表的一批应用案例已经成功开启了“区块链+金融”的技术业务深度融合之路。区块链技术保障了金融资产流转的安全、可信、高效,而金融方面的实践又充分验证了区块链的技术稳定性、成熟度,和可信机制,相得益彰。这也是京东数科2020年区块链战略的核心方向所在——“从可信供应链到数字金融创新”。当然,金融其他方面还会涉及清结算系统、跨境支付、金融保险、企业融资等,在标准的引领下,区块链将更快更好发挥其应用优势。 《证券日报》记者:可以看到,目前推出的区块链行业标准仍多为技术领域标准,未来将如何落实到区块链产品应用上? 曹鹏:只有标准得到更稳固搭建和运行之后,才能谈上层的区块链产品应用,技术标准是产品应用的根基和土壤,是底层建筑。而这个落脚点在于如何高效连接数字化世界,在产业数字化涉及的各行各业中找到技术应用的价值点,快速去跟业务做结合,推进落地应用。比如数字存证领域,京东的“氢舟”数字资产产权服务平台能用区块链、时间戳等数字存证技术来确权,形成对商家的版权保护;与互联网法院的数据打通和多方存证,能帮助维权调取证据的过程更加便捷等。 总之,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作用,是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破解各方协同的痛点,利用自身的技术特性助力效率提升,促进信任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