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亩多赚六七千 兰溪福阳家庭农场有何诀窍 兰溪市马涧镇福阳家庭农场里,去年12月种下的马铃薯这几天开始收获了:10多名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有人挖,有人捡,有人负责往外运,一派繁忙景象。“时间就是金钱,离大量上市还有几天,必须抓牢这个时间差。”农场主周福阳说。 占地600亩的农场,经周福阳精心规划,按季节采用绿色轮作、套作模式,一年四季马铃薯、玉米、水稻、小萝卜等作物一茬接着一茬熟,土地一点儿也没荒废,亩均产值提升了3倍多。这里面有何诀窍?近日,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土豆行情还不错 “上来,脚踩了泥,你才能有感觉。”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只见周福阳拉出一辆小电驴,示意我坐上去。沐浴着和煦的春光,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们穿梭于一条条狭窄的田埂。 从周福阳家到农场,骑电瓶车不到5分钟。我们下车后,展现在眼前的是80亩马铃薯菜地。放眼望去,不少地方已经坑洼不平,有了收挖的痕迹。周福阳如风一般,在不足半米宽的田埂上健步如飞。我小心翼翼地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往前探,生怕摔倒。“老周,今天能挖的更多了。”见我们走近,有村民放下锄头向周福阳报告喜讯。 不一会儿,周福阳站定身子蹲了下去,徒手开挖。不一会儿,大小不一的马铃薯被“成群结队”地翻了出来。“你看,像这种就能卖了,这两天行情好,一斤卖得起三四元。”周福阳拿起一颗大的向我展示。我接过村民手中的锄头,试着挖起了马铃薯。“一看你就没怎么干过农活。”周福阳说。可能是用力过猛,一锄头下去,好几个马铃薯被拦腰切断,引来了一阵笑声。 套作玉米有窍门 我抡起锄头想再试试,周福阳一把将我拦住。“小心,别把我的玉米给挖了。”这时我才发现,在马铃薯的两边,各有一排刚冒出嫩芽的玉米苗。“这就是套作的‘浙甜10号’玉米,前几天刚种下。”周福阳解释,一畦地里,没等马铃薯成熟,就把玉米种上,这既能省去单独垦地的时间,土地也能被充分利用。 “难道他们不会互相抢肥么?”我问。“玉米刚长芽的时候耗肥量很少,它们还没长大,马铃薯就都收挖了,不影响的。”周福阳说。 “老周,甜玉米长得怎么样?”突然,我们的对话被远处传来的一个声音打断。我循声望去,3个人出现在田埂上。“专家来了。”周福阳口中的专家,是兰溪市拔尖人才、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黄洪明一行人。作为兰溪全市各大农场的常客,近段时间,黄洪明到周福阳的农场就来了不下10趟。 “长得不错,看来之前定下来的间距是正确的。”黄洪明一脚从田埂上跨到菜地里,一会儿看看马铃薯,一会儿摸摸玉米苗。他指着菜地告诉我,长在同一畦地的玉米和马铃薯要想相安无事,还要掌握不少门道:“一畦地的宽度要保持在1.8米左右,否则两方都施展不开;玉米株距要尽量密一些,否则影响产量;玉米叶片方向也要统一,方便之后采摘……”在一次下乡调研时,黄洪明把这些窍门教给了周福阳。从此,福阳农场正式启用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一亩地光玉米就多卖了4000多元。 田头喜算增收账 在找对路子之前,周福阳每年都只种单季稻,种好后田就空着了,经济效益不高。黄洪明指导后,种植模式就变了,周福阳的农田也“活”了,并逐渐形成了规律:12月种马铃薯,3月中旬不等马铃薯成熟,就在两边套种玉米,3月底马铃薯成熟收挖,玉米开始长大,6月玉米收割之后马上旱改水种水稻,等水稻收割后再种植马铃薯……循环往复。 “什么季节该种什么,怎么种,施多少肥,用多少药,我都不用操心。”尝到甜头的周福阳很感谢黄洪明,“一个电话,他就跟着我一起下地了。” “这些是干嘛用的?”在地里,我抓起一把水稻秸秆问道。周福阳告诉我,这也是专家们的点子。“一季作物成熟了,它们的茎叶就会铺在地里,烂了之后都是天然肥料,确保连轴利用的土壤不缺肥。” 不光技术指导,黄洪明还为福阳农场提供了“尝鲜”的便利。但凡有什么蔬菜新品种,就往周福阳这里带。在农场一角,我见到了几个小拱棚。里面,“彩甜糯168”等六七个品种的玉米正在长芽。“去年黄洪明推荐我种的‘雪甜7401’玉米,一个就卖到10元,抢疯了。”周福阳开心地说。 周福阳算过一笔账,他的地以往亩均产值只有2100元,轮作之后,现在能有8500元左右。 种植模式变了,销售模式也从线下转为线上线下联动。“你们看,这是昨天的单子,绍兴要1000斤稻谷。”周福阳掏出手机,向我们展示新创建的网购平台。“去年我们还试着种了一些油菜,榨出来的菜籽油很受市场欢迎,今年我们打算大量推广,买米就送菜籽油,逐步打开市场。”站在田地里,周福阳对前景多了一份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