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想引2000名博士硕士遭热议 这个弱省会城市如何破局

时间:2020-07-04 12:28:34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原标题:想引2000名博士硕士遭热议,这个弱省会城市如何破局

  作为一个弱省会城市,太原最近因为一个引才动作而火了一把。

  近日,太原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致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拟向全国引进约2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呼吁三晋学子归巢,携手打造新时代“锦绣太原城”。

  随后这个消息在微博上引发了网友热议,评论高达万余条,但大多数都是批评声,比如“福利待遇不谈,拿什么吸引人”,“该不会又是内定好了才出来宣布的政策吧”等等,相关话题也一度冲上了热搜。

  尴尬的背后,是近年来太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新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整体经济活力不足,人才就业、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的局面。

  太原的尴尬

  “这几年,太原在中国省会城市体系里一直悄无声息的,‘存在感’不高。”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相比南方城市,太原这几年的经济活力较低,“没有太多动静,也没有什么知名的品牌企业。”

  数据显示,2019年太原GDP仅为4028亿元,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排在第57位,位居洛阳、襄阳、榆林等三四线城市之后。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太原位居倒数第一,同期武汉已经超过1.6万亿,是太原的4倍;郑州和长沙超过1.1万亿;合肥也突破9000亿,成为万亿GDP城市后备军;和太原一样“存在感”较低的南昌,也比太原高出不少,达到了5596.18亿元。

  胡刚说,省会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经济是省会城市发展的基础,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太原所在的山西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心城市也比较弱。

  除了总量比较小之外,无论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太原在中部几个省会中都是靠后的。在资金总量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两个重要指标上,太原略胜南昌,但与另外四个城市差距较远。

中部六个省会城市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

  从产业结构上看,作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尽管这几年太原正在积极谋求转型跨越,发力文化旅游、医药等产业,但当前,能源化工、重型机械制造、冶金等重化工业仍是太原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仍较为滞后。从企业发展来看,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在重化工业领域。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知名企业寥寥无几。

  “我们这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是当公务员,或者进大型国企,总而言之就是进体制内,体制外的很少。”当地某高校一位学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样的产业结构也对人才、人口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据显示,2019年太原常住人口为446.1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4万人,增幅在中部6个省会中最少。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2014年到2019年这5年间,中部6个省会中,长沙人口增加最多,达到了108.3万人,郑州也高达97.4万人,武汉增量为87.4万人,合肥49.3万人,即使发展较慢的南昌也达到了36.04万人,而太原的增量仅为16.3万人。

  常住人口增长缓慢,本地的人才也留不住。一般来说,在当地读书的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交友圈子等因素,毕业后留在当地的比例也比较高,尤其是省会城市,一般都能吸引大量本省籍的毕业生。

  不过,在山西唯一的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该校的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该校省内生源毕业生中,留在山西就业不足半数(41.77%);省外生源留在山西就业的比例更低,仅达到6.42%,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为34.35%,到其他省份就业的比例为59.23%。

  如何破局?

  那么,太原如何扭转目前这一不利局面,成为人才真正向往之地?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是跟本身的经济活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活力越强,就业机会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吸引力就越大。相反,只是通过给户口、房子等条件来吸引人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他说,如果给应届毕业生、给新来的人才很多优惠条件,那么已经在当地工作了的往届生怎么办?“不能只想到增量的部分,也要考虑存量部分。吸引人才是一个重要方向,但基础还是现有人才如何发挥作用,必须要把存量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在胡刚看来,太原要吸引人才,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经济如何加快转型,尤其是作为传统的能源化工基地,如何跟上新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要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胡刚说,太原乃至山西的整体营商环境都较为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善营商环境。

  根据近期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太原营商环境指数为69.82,仅位列全国第26位。

  牛凤瑞说,要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解决人才生活的后顾之忧,给人才创新创业的空间。对城市来说,要把更多力量放在营商环境的构造上,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较弱,要留住人才,就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完善好相关配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原的城市规模偏小。根据2019年太原市统计公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6.19万人,而这还包括了下辖的3个县、1个县级市。要知道,当前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常住人口目标都已经定在了1000万乃至2000万级别。

  比如,郑州日前提出,要“着眼于至2035年1800万左右人口规模”。此前武汉也提出,要推动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

  胡刚认为,在经济不发达的区域,需要将省会城市做大做强,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个一个点上,先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了,才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行政区划调整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步。去年11月4日,太原市政府网站发布的《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到了太原市清徐、阳曲两县撤县设区工作的时间表。《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清徐、阳曲‘撤县设区’全面完成,与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城市群、大都市圈加快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太原如何做好对接也十分关键。胡刚说,太原以及山西的人才外流,有内外部因素。其中,在外部方面,由于距离京津冀尤其是北京较近,很多人才被吸引过去。但距离北京近,也有很多好处,可以充分力北京的优势资源,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在这方面,合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合肥以及安徽的很多人才也流向了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发达城市。但这些年来,合肥在人才培养、产业集聚投资创新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深度参与分工合作。最终,合肥从原来的“小县城”发展成为新一线城市。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