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家园提升群众幸福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我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各地有力有序开展整治工作。 如今,走进云岭山乡,乡村绿化全面提升,污水治理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生活垃圾清仓见底,厕所革命持续推进,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 七彩云南,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心之向往。 因地制宜五类村庄雏形已现 2018年5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行动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划分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种类型村庄,分步分类推进实施。 2018年以来,我省聚焦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田园风光秀美、通达条件良好的村庄,围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干净卫生,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等要求,全力推进旅游特色型村庄建设。如今,弥勒市可邑小镇、澄江市马房村、临翔区南美特色旅游小镇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旅游特色型村庄,旅游产业红红火火,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位于抚仙湖北岸的马房村,通过实施民居住宅外观统一改造、道路硬化、截污治污、美化绿化、强弱电入地、公厕升级改造等项目,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探索出一条以民宿、餐饮为主,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环境越变越好,游客越来越多。2014年搬离村庄的村民杨刚,今年瞅准商机又回到村里开起了鱼庄,生意一直不错,最近几个周末每天都能接待二三十桌。 在云南,不同的农村产业基础、交通基础等参差不齐,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围绕5种类型村庄持续推进建设。今年,我省将基本解决村庄私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 凝聚力量农民主体作用显现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从三年行动的成效来看,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展良好、成效很大、符合预期,为在新起点上推进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整治过程中,我省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汇集资源、凝聚力量,不断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与活力,并把提升环境、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不偏离、为民服务不懈怠,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临沧市临翔区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临翔区建立了“六长”共治机制,任命相应的河长、湖长、路长、街长、园长、山长,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六长制”管理模式,齐抓共管。在村里,村干部抓规划统筹实施;理事长抓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洁净评比活动;路长负责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落实;户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搞好庭院卫生,全面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同时,建立“周五全域洁净日制度”和户洁净评比制度,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全民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如今,美丽家园全民参与,成为临翔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中的一大利器,“突击式、粗放式、运动式”治理变为“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治理。 走进南美拉祜族乡南美村,每个村口都有集中垃圾收集站,垃圾桶随处可见,村子里见不到村民随意扔垃圾的情况。村里结合自身状况,还设立了几个公益性岗位,用于村(组)卫生日常保洁,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多维发力长效推进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效机制做保障。3年来,我省总结出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并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省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全省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实现全覆盖;出台云南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试行)》等,启动黑臭污水排查工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填报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3416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占“十三五”任务数的87.25%;全省共完成65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审查,占比为50.38%。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们体会到,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必须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行动先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以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我省将持续发力,担当作为,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重点任务,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