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点 | 太平财险补充协议藏猫腻遭“点名”,合规、经营“两头难”何解? 日前,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财险)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事件遭银保监会通报。通报称,太平财险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而这已经不是今年来太平财险首次遭监管“点名”了。据《商学院》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月,太平财险就4次领罚单,5月份更是连“吃”6张罚单,今年以来已领罚15次,合计被罚16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频发的违规遭罚之外,太平财险的经营状况也令人担忧。一边是核心业务的车险业务增收不增利,不仅利润下降,而且相关投诉占比达86.5%;另一边,太平财险的非车险业务持续亏损,且亏损扩大。 在合规和经营的双重压力背后,太平财险该何去何从?《商学院》记者就被银保监会通报、被通报后的整改情况、内部管理及风控水平、车险板块的表现及战略目标、非车险板块亏损扩大等问题向太平财险方面发送采访函。 不过,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作出回复。太平财险官方微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马上通知公司授权新闻发言人处理”、“通知相关部门尽快联系您”,但截至发稿,《商学院》记者并未得到任何联系。 补充协议藏猫腻:保险金额缩水98% 7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向银行业、保险业和各会管单位通报了太平财险的违规操作。 (图片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据了解,2015年11月,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简称“太平上分”)与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简称《协议》),双方同意在此协议项下开展业务。 《协议》规定,租赁公司向有二手车辆库存且具有融资需求的车商提供融资服务,车商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为保证车商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租赁公司向太平上分购买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直接向太平上分支付保险费。 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1289笔,保费收入合计739.51万元,保险金额合计4.69亿元。 然而,这项原本正常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却因为一份补充协议而起了变化。 到2018年9月,太平上分与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简称《补充协议》),重新设置了承保和理赔条件。其中,《补充协议》对总的赔偿金额进行了大幅缩减,下降幅度高达98%。 数据显示,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201笔,涉及投保人59名,保费收入合计316.64万元,保险金额合计1.68亿元。但是,按照《补充协议》,太平上分实际承担的总体赔偿责任从保险金额1.68亿元变成了实收保费的110%,即348.3万元,二者差额近1.65亿元。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指出,太平财险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严格依法依规对太平财险进行处理。 什么样的补充协议在法律边缘试探?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杨泽云表示,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只有发生保险事故时,才有权向保险人申请索赔。但对于保险合同的内容,应该无权干预(至少无权与保险人就保险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所以,该事件中,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也就是租赁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对于原保险合同的效力是没有影响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进一步指出,近年的实践证明,二手车履约保险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一些保险公司为降低风险,与客户达成补充协议,甚至单方面通过补充条款对合同进行修改的情况经常出现。因为补充协议没有在保险监管部门备案,因此必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二手车履约保证保险的补充协议对客户而言肯定是不利的,但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都意识到了这种业务的风险,而且投保人也同意补充协议的条款,双方是自愿达成的补充协议,应该说双方签定补充协议的做法与保险公司因风险太大而不愿承保相比,对投保人来说更为有利。”王国军表示。 但为什么还要说保险公司是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呢?王国军认为,这是因为补充协议没有在监管部门备案,如果保险公司可以随便通过与客户签定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的话,那保险条款备案制度岂不形同虚设?在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比较强的情况下,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就会受到大面积侵害。 如今,银保监会对太平财险的补充协议“开刀”,对于行业来说也存在主要意义。王国军表示,此次保险补充协议被点名批评,是监管部门明确告诉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的时候严格执行备案条款,补充协议在没有备案的情况下会受到处罚。 今年以来被罚10余次,卷入涉黑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全行业通报之前,太平财险还频频遭罚。据《商学院》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太平财险已经“吃”下15张罚单,各机构合计被罚166万元。此外,上述罚单合计处罚19人。 仅2020年1月,太平财险就4次领罚单。其中,太平财险吕梁中心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被罚款6万元,并波及其总经理;太平财险青岛分公司虚假列支费用,负责人被青岛银保监局罚款5万元;因太平财险宿迁中心支公司编制虚假报表,未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费率,其总经理被罚款1万元;太平财险朔州中心支公司虚列服务费套取资金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被朔州银保监局罚款10万元,波及其总经理…… 2月11日,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太平财险抚顺中心支公司连收2张罚单。其中,抚顺银保监局对太平财险抚顺中心支公司罚款40万元,对主要负责人邢国强被警告并罚款8万元。 4月9日,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太平财险张家口中心支公司被张家口银保监局罚款8万元,其总经理王丹因负有直接责任被给予警告,并罚款1万元。 仅在5月,太平财险就“吃”下监管6张罚单,违规违法事由包括以虚构中介业务方式套取手续费、以少收保费方式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突破经报批的条款费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及其它资料、提供虚假材料等。 具体而言,5月份,太平财险两江支公司、太平财险重庆分公司、太平财险万州支公司、太平财险贵阳中心支公司、太平财险南明支公司、太平财险哈尔滨中心支公司等接连被罚,累计被罚款68万元,另有11位相关负责人遭罚。 (图片来源:《商学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刚刚过去的7月,太平财险也是罚单连连。7月2日,太平财险天津分公司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款11万元,其总经理马建源被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 7月3日,太平财险日照中心支公司又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连收2张罚单,公司被罚款18万元,其副总经理薄振山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除此之外,太平财险相关人员还卷入涉黑案件。据江西省公安厅7月初通报,皮利伟等人因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立案侦查。而皮利伟还是太平财险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 对此,太平财险声明称,“皮利伟涉嫌犯罪是其个人行为。太平财险在巡视巡察、稽核审计中发现皮利伟存在严重违规违纪行为,2019年已经将其撤职并调离江西分公司。” (图片来源:太平财险官网) 对于太平财险接连的罚单,杨泽云指出,保险公司因违规而受罚屡见不鲜。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在为客户提供更多保险服务的同时,各种违规行为也快速增长:从展业时的各种忽悠甚至欺骗到理赔时的理赔难;相应地,对于保险公司的处罚也是随着监管的趋严或者趋松而变动。 同时,王国军认为,一家保险公司频繁受到处罚肯定是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但就短期内的这些罚单尚不能加上管理和风险水平低的标签。当然,对保险公司而言,出现问题及时改正堵塞漏洞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 增长“引擎”车险业务利润下滑,相关投诉占比达86.5% 被全行业通报、罚单不断,又陷入涉黑风波的太平财险,在自身经营发展方面也不轻松。 据太平财险官网显示,其经营范围涵盖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短期人身意外保险等全部非寿险领域。目前,太平财险已设立32家省级分公司、700多家三、四级机构,2019年保费收入突破271亿元,且连续8年保持承保盈利。 不过,作为太平财险最重要的保费收入板块,车险业务在2019年增收不增利。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19年,太平财险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为197.37亿元,同比增长6.44%;其占总保费收入比重为72.72%,较2018年下滑3.3个百分点。 净利润方面,2019年太平财险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为3.32亿元,而2018年该业务承保利润为3.92亿元,同比缩减了15.3%。也就是说,长期作为保费收入增长“引擎”的车险业务,如今利润出现下滑,并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图片来源:太平财险2019年财报) 《商学院》记者还注意到,2019年,太平财险披露其客户投诉情况。数据显示,太平财险2019年年接收并处理消费投诉4919件,其中,车险业务投诉量占比达到86.5%。 对此,杨泽云认为,就太平财险而言,车险业务是其主要业务来源,车险保费规模占总保费规模的70%左右。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其车险又有很多是个人业务,涉及众多客户,出现较多的客户投诉也是正常的。 王国军则进一步指出,车险市场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发力非车险业务是正确的方向,但开拓非车险业务会影响到车险业务的质和量,这个需要引起管理层的注意,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要平衡。 非车险业务亏损扩大,太平财险路在何方? 而在车险之外,太平财险的其它保费收入靠前的险种情况更加不妙,甚至已经陷入亏损,非车险板块几乎“全军覆没”。 据了解,2017年以来,意外伤害保险、健康险、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这4大险种就与车险同列保费收入前五位。2017年,其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板块出现亏损;2018年,其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板块出现亏损。 到2019年,太平财险除车险以外的其它四大险种全部出现亏损,上述非车险板块的承保亏损也从2018年的2.46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3.07亿元。 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太平财险最重要的保费收入板块——车险板块增收不增利,而且利润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太平财险的非车险板块也已经颓势尽显,亏损进一步扩大。根基深厚的太平财险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在此情况下,太平财险要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 对此,王国军认为,车险板块的利润缩减是业务转型可以付出的代价;非车险板块的持续亏损则是新业务拓展必须跨越的艰难阶段,太平财险业务转型的方向是对的,目前只能祝其跨越转型的艰难阶段。 “短期的问题和长远的利益相比,现阶段的业务压力是值得的,但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不能因此而下降,这应该是底线。”王国军补充道。 (文章来源: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