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不会很快过去,未来的风险依然很大!” 8月8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表示。但人类终将战胜病毒,依然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医疗大健康产业价值凸显。短期新冠疫情如何发展、疫苗研发进展如何,长期如何提速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加速大健康产业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 峰会中,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分享了对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研究,其中,全球最快进入三期临床的疫苗预计最快9月份可能看到部分三期数据,获得紧急授权使用。 新冠疫情不会很快过去 新冠疫情是今年绕不开的话题,专家对新冠疫情趋势如何判断? 王辰院士表示,新冠疫情不会很快过去,未来的风险依然很大。“因为这是一个兼具很强的传播性和致病性的病毒,人类对这个病毒来说是一个新的宿主,病毒现在还处在一个进化和变异期比较突出的阶段。面对这种进化和变异,无论是社会干预,还是科技干预,并不能保证完全产生特异性的综合抗体。” 对于公众关心的“疫情是否会在秋冬季节卷土重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认为,所谓的秋冬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的结束为标志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波并没有结束,所以,“第二波疫情”目前还是伪命题。他也同时强调,“得益于比较完整的抗疫策略体系,中国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 与会嘉宾也对人类终将战胜病毒表达了乐观的共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回望过去30多年,人类基本上已经征服了三种非常重要的病毒,乙肝、HIV、丙肝。人类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个社会对新冠病毒的重视程度,必将促使科学家们能够做出疫苗,找到高效的治疗方法。”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院士表示。 最快疫苗9月份可能获得紧急授权使用 在新冠治疗性特效药短期很难出现的情况下,疫苗就成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多年深研医药健康产业的易诺青分享了对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研究。 易诺青梳理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五大类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以及减毒疫苗。 易诺青介绍称,灭活疫苗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好、成本低、临床进展快,代表性企业有中国生物集团和科兴生物。目前数据显示此类疫苗安全性很好,进一步的数据会在8月底披露。目前,科兴生物在巴西、孟加拉国,中生集团(武汉所,北京所)在阿联酋,分别进入临床三期, 若进展顺利有望在2020年年底之前获批。 腺病毒载体疫苗安全性较好、成本较低、进度快,代表企业有康希诺生物和阿斯利康。其中,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全球最快进入三期临床的,预计最快9月份可能看到部分三期数据,获得紧急授权使用。 重组蛋白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等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其代表企业主要有三叶草、智飞生物和Novavax.Novavax疫苗目前在二期临床,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获批。国内的重组蛋白疫苗方面,智飞生物的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三叶草的重组蛋白疫苗在一期临床,预计将在2021-2022年获批大规模使用。 DNA疫苗方面全球只有少数公司进入临床,目前Inovio联合国内公司艾棣维欣开发的DNA疫苗已经进入一期临床。 mRNA疫苗方面,国内外多家企业在进行开发,全球进度最快的是Moderna,在2020年5月底进入二期临床,然后在7月底进入3期临床,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三期临床的新冠mRNA疫苗,预计今年年底获准上市。国内进度最快的是苏州艾博生物(Abogen),在2020年6月底进入一期临床,合作方为军科院和沃森生物。 医产研融合是重要方向 医学产研融合是本届峰会的亮点,而医产研融合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做临床的,做研究的,做产业的,应该通过跨行业交融,形成雄浑的交响乐。”王辰院士表示。 张文宏也认为,许多临床问题,从前端的基础研究,再到临床研究,再到产品出来,都需要创新和跨行业融合才能解决。“未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相当多的疾病,都会对健康产业有一个期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院士们从医疗和科研前端走到后端,根据临床的需求来设计产品。” 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产业资本的助推。 对此,张文宏表示,“我们不要把money变成paper,而是变成product。对于产业资本来说,只要是追求对人类健康有利的,利润会随之而来。” 王晓东称,资本对产业的作用体现在,很多研究人员没有商业经验,做产品开发需要做很多不懂的事情,这些都需要资本等机构来协助完成。对于研究机构来说能够赋能的资本更加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