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姚洋:未来30年中国面临的四大挑战 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挑战?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过去70年的发展,再展望未来30年的挑战。过去70年基本上可以分成前30年和后40年,怎么去看待前30年和后40年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总结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赶超经历是有意义的,对下一步走好我们的路也是有意义的。前30年,在经济方面,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成就对后40年的经济腾飞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在人类发展方面也做得比较好,比如人均寿命和识字率方面。这些对于后40年的经济腾飞是有影响的。 那么后40年的成功是取决于什么呢?万变不离其宗,后40年的成功没有离开新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第一是储蓄,一个国家没有储蓄、没有投资,是不可能发展的。第二是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这里包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还包括劳动力质量的提升。第三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人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没有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靠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过去的40年里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也即剔除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余下的所谓效率改进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在40%左右,这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展望未来的30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第一是人口方面的挑战。我们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特别是1962年至1976年出生的这代人,这三四亿人突然间老去,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发现,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挑战主要不在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因为劳动力供给或将会被AI和自动化所替代;也不在需求方,像老龄化对日本的影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需求下降,而中国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弥补消费因为老龄化来临带来的下降。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在社保领域,当这么多人突然老去,我们的社保能不能承担下来。 第二是减排的压力。我认为,未来的5到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节能减排还有可持续发展会被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很多产业恐怕会消失,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的企业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第三是在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方面的挑战。一是中国在所有制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央提出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正在推进。能不能通过三年的改革,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所有制结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挑战。二是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在此前都是比较缓慢的。2010年之后,中国的金融领域特别是在影子银行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效果并不如意,所以在过去两年里又有了一轮去杠杆,去杠杆之后如何找到一个新的监管的均衡点,能让金融既能保持活力,同时又不会产生风险,这也是一大挑战。 第四是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我认为未来30年,最大的挑战恐怕是在国际环境方面。一方面是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中国自身体量的变化。中国的体量已经足够大了,所以一定是要有所作为的。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怎样有所作为,怎么从一个规则的追随者变成规则的制定者,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改变。如今的这一轮国际环境变化中,美国在大量的“退群”,事实上也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中国怎样以积极的方式来参与新的国际秩序的制定和维护,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国际环境的重构,这也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根据姚洋10月20日在“中国经济的远景和挑战”专题研讨会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