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升格科技局为市委创新委 “百强县”张家港计划更好承载上海溢出 在收官“十三五”、谋篇“十四五”的关键时刻,“百强县”张家港抛出了一份县域创新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张家港是全国经济最强地级市苏州下辖的县级市,长期位于全国百强县前三甲,2020年1-6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63.49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2亿元。 “张家港人血液里就有创新的基因,这源自于鉴真东渡。”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于对人才的强烈渴求,张家港人骑着自行车到上海去请“工程师”、去学“新工艺”,并“破天荒”建办起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 之所以要谋划县域创新的5年行动计划,原因在于要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县域创新改革先行区、全国县域创新生态引领区、全国县域创新合作样板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这有着现实的基础。目前,张家港已连续七届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入围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稳踞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一方阵。 其中,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的“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累计兑现扶持资金超5.6亿元,获得了科技部的推广;积累了总规模近800亿元的“张家港基金”,精准对接科技创新金融需求等。 这一计划也获得了科技部和江苏省科技厅的支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就县域推动科技创新,张家港较早就与省科技厅等建立了“厅市工作会商协议。” 11月2日,“五年行动计划”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龙开元对记者表示,团队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论证,提出的目标是可行的,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张家港总体上形成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规模化优势。 如,到“十四五”末,县域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4%,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2.2%;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8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突破4000项;建成海内外创新飞地10家以上,形成良性互动、协作共赢的港城创新飞地生态圈,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率达30%;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70%等。 “在全国范围内的县域中,张家港此举领先。这为县域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可以更好承载上海等龙头城市的溢出。”龙开元表示。 在一系列的创新安排中,根据课题组的建议,张家港探索的一大重点是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希望形成高效开放的系统创新格局。 “希望形成创新资源内部协同的体制机制,推进创新政策集成应用和先行先试,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探索市场化人才引育新模式。”龙开元对此解释,特别是借力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契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协同创新政策体系。 为此,张家港市对科技局进行了升格,新组建了市委创新委员会,将实施新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工程、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工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程、重点产业链条培育工程、科技创新为民惠民工程、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程、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工程等“八大创新工程”,推动创新“软实力”向经济“硬实力”转化。 与周年其他“百强县”关于“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思路不同,潘国强对此解释,致力于做到政府服务“零边际”、落户扎根“零门槛”、创新创业“零顾虑”,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文化”,营造高性价比的人居环境,最大限度解决企业和人才的后顾之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