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许宪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个长期问题 南北差异对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近日联合发布的《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2018年中国平衡发展指数为53.29,“十三五”以来上升了3.57;经济、社会、生态、民生领域均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社会领域平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中国总体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贡献率由2016年的32%提高到2018年的53%。 同时,报告也指出,中国区域发展形势总体较好,地区不平衡程度略微缓解,城乡不平衡程度整体呈现稳步缩小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表示,尽管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报告发现,2012-2018年南方平衡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北方,差距呈扩大趋势。虽然南北发展水平和内部平衡程度都实现了阶段性提高,但北方地区除了社会领域外,其他领域总的平衡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南方地区,南北差距日益突出。 从主要城市群来看,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指数最高,达到78.44;珠三角城市群次之,为72.70;而位于北方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指数为66.84,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 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各领域分析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研究发现经济领域平衡发展差距最为显著,是南北平衡发展差距逐年扩大的主要因素。民生领域南北平衡发展由北方占优转为南方领先,扩大了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社会领域北方稍具优势,对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北方与南方在生态领域平衡发展的差距虽然呈明显缩小趋势,但差距依然较大。 报告将总结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亮点:一是经济发展总体领先,充分发挥其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和集聚辐射优势,高质量发展初现成效。二是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更加活跃,产业分工趋于合理。三是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互联、信息互通水平领跑全国。四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区域协调性总体较强。五是环境保护意识逐年增强,环境治理逐步改善。 尽管如此,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创新研发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科创和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二是环境污染仍不容小觑,地区PM2.5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PM2.5日平均值国际标准值。 对于科技创新,许宪春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转化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要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报告也指出,养老资源地区不平衡程度上升,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由升转降。2016年以来,中国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开始由升转降,从2016年的31.62张下降至2018年的29.15张,且平衡发展指数从2016年的67.41下降至2018年的61.64,养老资源的地区差异有所扩大,需要给予关注。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