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级计算、《流浪地球》特效……来听听这场论坛上的故事 11月24日上午,在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青年和数字未来论坛”上,来自计算机、新媒体、数字文创等领域的优秀青年和代表,共同探讨青年人在不同行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新时代对青年成长发展的期盼。 参加对谈的嘉宾有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云晓春;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理研究员甘霖;MOREVF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建;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上海福煦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制片陈成。 这场谈话里,超级计算、《流浪地球》特效、科幻作家转型做教育……一个个小话题不断引起台下观众的好奇。 先说超级计算,它的运行速度有多快?甘霖介绍:“我们有一个特别通俗的介绍,它的一分钟计算量相当于全世界72亿人算32年。物联网底层的一个重要科技技术设施就是超算,包括气候科学、材料科学等等都离不开超算,超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超算背后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甘霖说,这个团队一开始是六七十人,现在团队规模差不多有200多人,学科交叉性很强,以计算机学科为主,还有交叉学科应用领域的一些专家和我们配合,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 说到MOREVFX公司,不得不提爆款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后期特效就是这家公司做的。对话中,CEO徐建揭秘了《流浪地球》背后的故事:“流浪地球在那个阶段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制作周期是9个月,2000多个镜头。在这个项目上,技术专家和艺术专家是220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了一些以前没有碰触的算法问题,包括算力的问题,有一个长镜头大概有两分多钟,就是从北京的地面基地拉到太空空间站的镜头,传统工作站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运算的,我们也做了很多算法上的尝试,同时基于互联网企业伙伴的支持,比如腾讯云、阿里云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最后才解决掉这些问题。” 作家郝景芳的科幻作品获得过雨果奖,现在她正在转型做科学科普教育。说起自己的转型,郝景芳说:“我们做的是跨界教育,希望孩子有一个跨学科的整体知识框架,有比较广的知识视野。我觉得让孩子小时候打开视野,能够全景看到知识领域,这件事情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从小有科学素养,知道怎么去探究科学真相,怎么能够理解人文作品,理解他人的情感,更好地有丰富的心灵和审美意识,就是带他们去看更多的美学作品等等。” 郝景芳认为,把这些领域打通,提升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那将来不管学什么学科或者进入到哪个工作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时代速度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想飞身跃入数字化这条河流需要什么样的素养?云晓春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变化快,给年轻人带来的机遇也多,成功会比以前更容易。但是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年轻人来说更要稳下来、沉下来。 云晓春说,对年轻人来说,首先要有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即使变了,也能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正是因为面临的机会太多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问题,怎么更好地选择一个方向。如何选择一个跟社会发展更加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是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