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iScience:发现细菌形成膜泡新机制,将助推新疗法和疫苗开发

时间:2021-01-15 12:56:30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原标题:iScience:发现细菌形成膜泡新机制,将助推新疗法和疫苗开发

1

  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细菌形成膜泡的新机制,而细菌会利用膜泡相互交流或抵御抗生素。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iScience上。

  通过研究含分枝杆菌酸的细菌(MCB),其中也包括引起结核病的细菌,研究人员证明了环境刺激决定了MCB形成膜泡的途径。他们的观察结果在不同的MCB中是一致的。

  细菌是根据其细胞壁的成分来分类的。例如,微生物学家利用革兰氏染色来区分细胞壁厚(革兰氏阳性)或薄(革兰氏阴性)的细菌。

  细菌膜在起保护屏障作用的同时,也能形成突起,使膜泡具有多样的生物功能。例如,膜泡可能包含各种生物分子(如DNA),它们可以在细菌之间传递,并赋予细胞新的能力。膜泡也被证明是细菌抵御抗生素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的重要工具。

  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菌以各种方式形成膜泡,进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膜泡。虽然这些研究主要探索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中膜泡的生物发生,但含分枝杆菌酸的细菌(如导致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中膜泡形成的机制仍然未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希望了解环境是如何影响膜泡的形成。他们将谷氨酸棒杆菌MCB暴露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应激:DNA损伤和包膜应激,即对细胞壁或细胞膜合成的干扰。

  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超分辨率活细胞成像和各种生化分析工具,研究人员发现,在破坏DNA的条件下,MCB形成了比正常条件下更多样形态的膜泡。进一步研究表明,DNA损伤通过细胞死亡显著诱导膜泡形成。

  相反,通过青霉素或生物素缺乏使细菌暴露于包膜压力导致膜泡通过膜泡形成。有趣的是,这些膜泡形成的不同途径在其他MCB中是相似的。

  研究人员称这一成果“为单细胞生物,即细菌,形成各种类型的膜泡的机制提供了见解。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或疫苗。”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链接:

  https://dx.doi.org/10.1016/j.isci.2020.102015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文章来源:前瞻网)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