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豆难求 豆企不能承受之“重”】近一个月来,豆制品食材涨价成为各地菜市场的热门话题之一。从生产角度来看,2020年四季度以来,各地豆腐作坊老板发布的涨价通知不断。有豆腐经营者表示:“大豆涨价,燃气涨价,实在撑不住了。”(中国证券报) 近一个月来,豆制品食材涨价成为各地菜市场的热门话题之一。从生产角度来看,2020年四季度以来,各地豆腐作坊老板发布的涨价通知不断。有豆腐经营者表示:“大豆涨价,燃气涨价,实在撑不住了。” 市场人士反映,这是多年来除疫情期间停产外,第一次因为原料跟不上而停产。 大豆加工行业陷入困境 在各地农贸市场上,豆制品涨价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主要原料大豆涨价是主因。据了解,2020年黑龙江、安徽等大豆主产区供应持续紧张,新豆上市季一度出现贸易商抢货的情形,而农户惜售情绪升温,大豆价格持续上涨。 生意社数据显示,西南地区大豆零售价格已涨到6元/公斤以上。主产区黑龙江黑河市大豆价格在2020年从3.7元/公斤涨到了5.3元/公斤以上,当地不少豆制品企业表示正面临资金及经营压力,有一些小作坊已经彻底退出。 期货是现货的影子。2020年大豆期货涨势更是火热。文华财经数据显示,2020年豆一、豆二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上涨了49.70%、26.10%。其中,2020年四季度,豆一期货月线连收三阳,月度涨幅分别为14.44%、8.48%、4.26%。 对一些豆制品企业来说,近几个月“一日一价”的大豆行情已经成为不能承受的成本之重。市场人士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毛粮价格上涨了8角钱,直接结果就是豆制产品利润不复存在。 “由于大豆价格太高,一些小的加工企业因为成本增加导致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高价无货状态甚至导致一些小型加工企业直接关门停产。”百川盈孚网农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元旦前“一豆难求”的窘境让很多企业已接近停产,这是多年来除疫情期间停产外,第一次因为原料跟不上而停产。下游食品企业不断催单,但企业存储的豆量并不多。 “在2020年大豆价格涨幅超出市场预期的情况下,油厂原料采购成本大幅攀升,在价格自上而下传导的过程中,产成品价格涨幅明显落后于原料价格,令实力不济的中小加工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苦不堪言。”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毕慧说道。 下游豆企利润遭侵蚀 上述负责人称:“对这些以大豆为主要原材料的企业来说,2021年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生产成本高企直接影响公司效益,因原料紧缺导致产品不够而引起下游合作商的不满。没有原料而导致的停产,让很多小型加工企业只能停掉所有供应链。” “2020-2021年度大豆价格涨速之快和涨幅之大在历史上较为罕见。”光大期货研究所农产品研究员周俊禹表示,在大豆价格快速上涨的过程中,对于上游农户和中游贸易商来说,因其手中有粮,具有较大话语权,因此可以通过频繁提价来将风险向下游产业链转移。而对于下游豆制品加工企业来说,由于终端消费市场产品同质化较严重,竞争较激烈,同时由下游向销售渠道的沉淀具有一定滞后性,这也意味着下游企业无法轻易地通过产品提价来覆盖原材料上涨而增加的成本。 在周俊禹看来,2020年以来大豆价格上涨的背后逻辑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国内临储大豆库存见底,市场普遍预期供需情况偏紧;新冠肺炎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物流,俄罗斯大豆直到5月份左右才开始陆续重新恢复进口,虽然从6月开始,国储开始轮换拍卖,但并没有解决供应偏紧问题。其二,拉尼娜天气对全球大豆生产具有较大影响,美豆产量受损。我国国内南方产区减产较严重;东北产区虽然种植面积上升,但产量仅小幅增加,市场减产预期强烈。以上种种因素为国内贸易商和游资提供了挺价的信心。 此外,农产品加工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附加值偏低,直接带来了利润率较低、议价能力较弱的行业特征。“在肉蛋奶菜中,豆制品涨价是最难的,现在卖豆腐的这么多,谁先涨价谁没生意。”一位熟悉豆企经营的人士表示。 近年来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被严重边缘化,除了少数几家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外,大部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呈现出小、散、弱的特征,处于亏损或者亏损边缘,经营艰难。 百川盈孚网农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说:“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大豆深加工产业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在技术、装备等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大豆深加工能力不到10%,深加工产品科技附加值较低,大豆深加工产业链不完整。大豆价格大幅上涨,也会影响地租上涨,如果豆价涨幅跟不上,对中小农户来说也存在一定风险。” 加速行业洗牌 从供需来看,百川盈孚网农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的临储大豆量不足100万吨,难以应对市场需求。不过从国际市场来看,大豆这个行业迎来了新的变化,美豆加快了出口。长期看,我国对国产大豆需求较高,预计2021年大豆价格较平稳,即使下跌,幅度也不会很大。 豆企窘境再次证明企业做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据毕慧介绍,在这一轮原料大豆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大型有经验有实力的加工企业积极运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通过调配套保比率以及原料和产成品套保数量,不仅仅能够稳定企业的经营发展,也能够明显缓解原料大豆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通过调配期现货市场的需求,对产成品销售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企业应对角度,周俊禹建议,在小作坊式企业被迫出局之后,具有更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更强且更系统抗风险模式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占得先机,这次洗牌或许将促进行业龙头化的发展。为了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合理运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和库存管理,进一步下沉渠道将是未来豆制品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百川盈孚网相关负责人则建议,应调整支持政策方向,由重点支持大豆种植环节、加工环节向支持整个大豆产业链转变。建立统筹大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贸易、仓储物流、公共储备等环节的一体化、一揽子财政补贴制度和税收优惠体系。鼓励、支持正规银行机构推广大豆产业链金融模式,促进大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持新路径。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大豆产业领域中的生产、供销、信用 “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