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两条街巷 新街口东南,有一条长约两百多米的巷子,因明末阁老程国祥曾居于此巷而得名。程国祥,自小巷走出,踏入庙堂,官拜阁老,终因奸佞当道,愤而告老,失落地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百米小巷,见证了这个空有抱负、无处施展的“明末公务员”的宦海沉浮及终不得志的愤懑。 程阁老巷旁边 还有条“相关”街巷 据南京地名专家薛光介绍,程阁老巷位于新街口东南。东起洪武路,西至中山南路。《明代南京城图》以及清代的《同治上江两县志》均载有此巷名。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程阁老的故居亦在此处。 程阁老,即程国祥,上元县人。明万历进士。崇祯时曾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后提升为东阁大学士。其人为官清正廉洁,罢官归居于此。他一生“布衣蔬食,不改儒素”,生活极为简朴,死后家中竟然穷到无柴可烧、无米可炊的地步。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尊敬,所住街巷因此以“程阁老”三字命名。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程阁老巷旁边,还有一条巷子也是因程阁老而得名。据《南京地名趣话》记载,程阁老年幼时,家境十分贫困。他父亲死后,竟然没钱办丧事。最后由一个姓李的邻居帮助,才把丧事办完。程国祥对这个姓李的大恩人十分感激,想送点东西去感谢人家。但找来找去,觉得家里没有一样东西拿得出手的。正急得没办法的时候,忽听到院子里那只老鹅的叫声。于是,就将这唯一的一只鹅作了谢礼。程国祥发迹以后,人们就将这邻居李家住的巷子,叫做“一鹅李家巷”。 如今,“一鹅李家巷”称为“李家巷”,位于程阁老巷和羊皮巷之间。 阁老辞官5年后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军费开支激增,国库十分空虚。据《南京地名趣话》记载,当时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一再要求崇祯皇帝增加军费,祟祯皇帝却拿不出钱来。许多大员向崇祯献策:向地方上摊派,同时增加一些税种。程国祥当即表示反对。最后,他用“暂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征收京城赁舍的一季租金)”的办法,筹集到13万两银子的军费。实际上,这笔钱都由京师的官僚士大夫们掏了。这件事,使他深深开罪了京城的大小官员。 自此,程国祥处处受到官僚士大夫们的刁难和诬陷。可是,崇祯皇帝认为,这样既没有增加地方官和老百姓的负担,又筹足了军费,认为他很能干,便提拔他为东阁大学士,故人称其为“阁老”。程阁老为人正直,敢讲敢说,敢做敢当,其政见常与祟祯的宠臣、奸相温体仁不合,两人经常发生矛盾,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崇祯又总是偏袒温体仁。程阁老看到奸臣误国,宦党抬头,皇帝糊涂,自知无回天之力,一气之下就辞官归家养老了。 崇祯十二年,程阁老辞官返乡后5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吊死煤山。 昔日阁老故居 如今已是妙觉庵 据明史记载:“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原来程阁老去世后,家境贫困到几乎无力烧饭。他的儿子程上把程阁老殡葬后,也因病去世。而程上没有后代。 现在的程阁老巷,两旁高楼林立,大厦栋栋,人流如潮,车水马龙。根据《故都印记——南京地名文化解读》一书记载,程国祥故居在程阁老巷14号,大厅结构古朴,是南京现存的少数明代原构建筑之一。当记者来到程阁老巷14号时,看到这里已是妙觉庵,庙门左边的墙上贴着“程阁老巷14临”的门牌。庙门的左右边,有两座石狮子,栩栩如生。飞檐橙瓦的妙觉庵,有两道门,一道铁栅门在外,里面是格子窗的红色木门。铁栅门半掩着,红色木门紧闭着。 虽然故居已不在,但一代阁老留下的故事仍在流传。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