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沪上新政或使插电混动汽车边缘化】燃油车、混动车、电动车,选哪一个?日前,上海对插电混动新能源车型牌照政策调整的举措引发极大关注。上证报调研发现,此举不仅在短期刺激消费者购车需求,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上海证券报) 燃油车、混动车、电动车,选哪一个?日前,上海对插电混动新能源车型牌照政策调整的举措引发极大关注。上证报调研发现,此举不仅在短期刺激消费者购车需求,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插电式混动车型遭抢购 “现在买主要就是抢时间,要3月1日之前。”正在选购插电混动车型的一位上海市民说。近日,不少汽车4S店顾客络绎不绝,赶上插电混动新能源牌照末班车成为诸多消费者的共识。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发改委发布新政,为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海市出台《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实施办法》提出,现阶段,个人用户名下没有使用本市专用牌照额度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的,可以继续免费申领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但对插电混动车辆,需满足以下条件:在本市有充电设施,且名下没有本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证明,没有用非营业性客车额度登记的车辆(不含摩托车)。2023年1月1日起,插电混动车辆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2021年1月1日至2月28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申请专用牌照额度的,继续按照上一轮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序和条件办理。 因此,已有燃油车车牌的上海车主纷纷赶时间抢购插电混动车。在多家汽车4S店,一些新车型甚至还出现了一车难求的情况。上汽荣威4S店的一位主管介绍,2021年1月份,其所在的店插电混动车型占整体销量的60%,达到176辆,而2月份,插电式混动车型已经占到整体销量的68%,单天可卖出十几辆。 插电混动路线或遇阻 作为新能源汽车阵营主要成员,插电混动汽车,是介于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两者之间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油路和油箱,也有纯电动车的电池、电动机、控制电路,有充电接口。插电混动汽车综合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既可实现纯电动、零排放行驶,也能通过混动模式增加车辆的续驶里程。 因其特性和优势,插电混动汽车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根据全国乘联会公布的2021年1月份数据显示,插电混动汽车市场目前销量最高的3家头部车企分别为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理想汽车。分地区数据显示,2020年,插电混动车型在上海市的渗透率达到13.4%,为全国最高。 业内专家表示,之所以插电式混动新能源车在上海渗透率较高,是因为在上海等城市此前不仅认可插电混动汽车为新能源车,并且还发放新能源牌照。在上海,一张沪牌要价近10万元,而且还需要竞拍。在此背景下,买插电混动车型得上海新能源车牌照就成为一条捷径。 插电混动汽车是否属于新能源汽车仍有争论。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7年7月1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明确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均属于新能源汽车,并享受与电动汽车相同优惠政策”。但在地方操作层面,有些省份一直不认可插电混动汽车的新能源车属性,不对该车型发放新能源车牌照。 纯电路线现阶段胜出 短期来看,上海此番政策调整的确会对插电混动汽车需求形成打压。中长期来看,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上海市区网约车群体将会洗牌。在上海地区,购买插电混动车型的用户,并不仅仅是个人用户,还有相当一部分运营车辆,新政策实施后,上海网约车将会更换更多的纯电动汽车。 其次,上海消费者对插电混动汽车的购买受限制。政策规定,使用上海市专用牌照额度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报废以及办理辖区外转移和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失窃手续的,原来专用牌照额度将自动作废。这批车主再换新能源汽车,只有纯电动车一条路。 另外,上海插电混动汽车的残值率将直线下降。由于在上海地区个人消费者购买二手新能源汽车和购买全新新能源汽车获取绿牌的方式完全相同,既然2023年1月1日后插电混动汽车不再悬挂专用牌照,那么现阶段的消费者手上的插电混动汽车残值率将可能断崖式下跌。 对于插电混动车型被边缘化,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认为,插电混动汽车是过渡型产品,当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应该加快汽车向纯电动转变。 相关车企也在转型。上汽集团董秘日前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集团在“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全面推进,自主掌控“电池、电驱、电控”核心技术。以混动车型为主打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此前也提出要研发推出纯电动新车。 “插电混动汽车可能不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支持的重心。”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分析,目前以上海为代表的各地政策方向开始明朗,根据新能源规划和碳排放目标,将会主要鼓励新能源汽车向纯电动和氢能源加速发展,尤其是纯电动车型,中国企业有相当的技术后发优势,电池等关键部件配套公司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