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民乐,民趋于正,则国家兴盛 。”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社会经济、民众消费的强劲复苏、增长,是这句民生治政古语的最好注解。官方数据,五天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2.3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国人出游、文娱、购物消费等活动的活跃,强劲内需对拉动国民社会经济增长的韧劲,在相关支付数据上有着更量化可观的体现。 5月1-4日,网联平台共处理资金类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68.24亿笔、金额4万亿元,日均交易笔数及金额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5.74%、45.50%;同期,中国银联数据方面,网络交易金额达到1.5万亿元,创下历年同期最高值。 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群体由于此前春节选择原地过年,这次借五天假期大量返乡,“小镇青年”也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支付宝平台内数据显示,假期三四五线城市年轻用户出游消费人次占比六成。 在国人出境游热潮中,中国支付机构出海一度趋盛,却也在过去一年多遭遇了全球疫情不确定影响的“黑天鹅”。而从银联最新披露的境外数据看,澳门地区入境游客创疫情以来高峰。假期前三天,澳门地区境内发行银联卡交易量基本恢复疫情前同期交易规模,日用百货、珠宝工艺等购物类场景交易量已超疫情前;而澳门银联二维码交易笔数相比2019年“五一”假期大幅增长了20倍。 透视这些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活动,可见数字化大潮已经是大势所趋。 首先最直观的是,国人的社会经济活动轨迹,已经日益“大数据化”,谁、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在哪些领域和平台消费了多少钱?都可以变成可观的、具象的画像轨迹图,而且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无论是基于千人千面的定制化需求,还是基于庞大用户全方位的归因,均可推导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公共管理模式、政务治理模式,并且变得简单可行。 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来,针对个人在APP端的信息保护,以及对公民信息的权责边界监管趋严的原因之一。当然,有“大数据时代的石油”之称的数据资产产生之后,如何确权、如何确定边界等等,在数字浪潮席卷而来时,也成为了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所谓的线上与线下正日益模糊,这个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比如上海这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五五”购物节,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盒马鲜生,苏宁易购、苏宁金融、家乐福,本土商贸巨头百联集团等等,都是通过线上的方式发放价值数十亿元的电子消费券、折抵券。 记者注意到,今年五一购物节期间,上海百联曲阳店的会员同比增长达到了30%,销售同比增长13.27%。该购物中心副总经理赵巍告诉记者,今年购物节期间,公司通过支付宝的“支付即积分”会员体系,打通了商场部分商户原本各自独立的pos机结算后人工积分的情形,客户付完钱就“无感实时得积分”。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传统线下商超小店由于消费高频、小额、分散,是人与人“面对面”的行业;而如今,随着商家数字化工具如支付宝、O2O平台美团等与之深度融合,广大用户消费过程中的边界感已经日益无界。这不仅仅发生在传统零售业,也发生在零售金融业务中。 甚至在支付方面,新的变化也已经在悄然铺开。在上海购物节上,记者已经看到有少部分用户的支付宝内嵌了由网商银行支持运营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这并不惊奇。在数周前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运营机构之一的工行已经全面展示了从数字人民币基础概念和业务运营管理体系,到形态各异的软、硬件钱包产品,能实现覆盖智慧民生、数字政务、商事赋能、同业合作等各大领域的全方位场景生态。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序言里感慨,梳理明王朝的财税体系有诸多弊政,进而得出大国治理之道,依赖道德不完全可行,而是需要详尽完整的数据和基于此的科学管理。从“五一”假期支付数据里管窥数字化中国,前人智慧正与当下互相印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