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人勤传承非遗美 水暖滋润稻鱼肥

时间:2021-05-24 13:35:06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原标题:人勤传承非遗美 水暖滋润稻鱼肥

  ○○全媒体记者黎寒池蔡婉君符俊

  水稻,南方农耕文明之源;鱼,肉质蛋白质之王。两者相融并作习俗不仅是侗家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历史上灿烂的传统文化。

  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养鱼文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一片小稻田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从选种、育秧到防治病虫害,都体现了侗族传统农业的高超技艺。日前,“三江稻鱼并作习俗”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日,记者来到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村庄——良口乡晒江村,听村民们讲述他们在稻田里养鱼的故事。

  19日,天空下着细雨,记者在梯田里找到了该项目县级传承人龙金意,只见他挽起裤脚,利索地在稻田里抓着鱼。他的周围全都是注满水的田地,田里还有鱼。“稻谷可以给鱼提供有机物质,也可以给它们遮阴,鱼又可以吞食稻田里的有害昆虫。”谈及这一非遗项目,年过四旬的龙金意娓娓道来。他儿时就与父亲在稻田里养鱼,怎么养都是祖上口口相传,几乎没变过。“唯一改变的就是养鱼的目的。”龙金意说,小时候是为了温饱,而现在更多的是为了致富和增收。

  和龙金意一样,在晒江村,村民们不仅养鱼,还以繁殖鱼苗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很多人也因此脱贫致富。

  和龙金意不一样,同村的韦文俊比较“潮”。

  2017年年底,韦文俊辞去年薪20万元的总经理工作,带着自己的知识、技术与商业头脑回到晒江村,在稻田里养起了鱼。他成立了公司,以培育、售卖晒江鲤鱼鱼苗为主,并与高校做科研课题,申报技术专利,做国家级别项目,让更多人知道“三江稻鱼并作习俗”的重点产品鱼苗。“预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1000万鱼苗鱼种,周转成品鱼达100吨,总产量达500万元。”韦文俊说,公司对原品种进行保种科研提纯,并辐射相关产业,力争为乡村振兴做出一些贡献。

  “稻田养鱼并作习俗”,如同其名字所述,稻田不仅能让鱼在水里畅游,还能让鱼生鱼……如今,“三江稻鱼并作习俗”相关旅游活动在晒江村开始有了名气,乡村旅游也在慢慢形成规模。无论是龙金意还是韦文俊,都享受到了这一非遗传承和发展带来的红利。

  千百年来,“三江稻田养鱼并作习俗”在三江县有序地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也不断注入“新基因”,古老的种养模式上演着“老树开新花”。这一跨越千年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也有了新的路径。

(文章来源:柳州晚报)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