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温汤镇的文化长廊内,李有土和妻子带着小孙女在休息(2018 年2 月28 日摄) 。(彭昭之 摄) ◇“饥苦了儿时,荒废了学时,辛苦了壮年,困惑了老年。” ◇饮食和气候上的不习惯不值一提,城市现代化生活的融入、人际关系网络的重建、育儿观念的磨合等都对老漂的生活提出挑战 ◇“往前一步是漂泊,退后一步是空巢”,这是横亘在许多老漂面前的两难选择 下午4点,福建厦门领翔国际小区,67岁的河南老人张秀梅推着婴儿车,将刚刚睡醒的孙子送到小区的滑梯上玩耍。此时,她的老伴靳国柱正疾步朝外走去,他得赶着下课铃响,接孙女回家吃饭。 买菜、做饭、带孩子……老靳两口子的生活是整个小区大部分家庭和老人的缩影。身处寸土寸金的城市,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能专职在家带孩子,远道而来的老漂替儿女承担起了看管和照料第三代的任务。 老漂,是指那些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年轻一代的漂泊造就了这个群体的迁徙,也造就了他们复杂的心理:希望融入城市又止不住怀念故乡、渴望得到子女养老又怕成为累赘…… 因为自身生活习惯、知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交织在老漂身上的矛盾情绪,往往比早已习惯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更加复杂。 被动城市化的老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大背景下,数亿流动人口从中西部涌到东南沿海省份。从出门求学到在异地成家定居,老靳的儿子是亿万流动大军中的一员。为了减轻孩子压力,7年前,孙女一出生,退休的老两口经过合计,决定到厦门给孩子当“家庭保姆”。 “没办法,现在的年轻夫妻,只要有一个不上班,家庭经济就紧张。”老靳说,请保姆又贵又不放心,由老人来带孩子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帮子女看管小孩,养老需要也是老漂族形成的原因。两年前,临近退休的江西人陈先生在厦门买了一套小房子,准备搬过来和子女同住。“我们只有一个小孩。她在厦门定居,我们将来养老肯定要跟过来。”陈先生说,除了必要的生活辅助,在子女身边,老人也能得到更多心理陪伴。 国家卫健委动态监测数据显示,老年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以后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至2015年的1304万人,年均增长6.6%。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老年人口流动持续上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