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民、服务于民、全民共享,这是全民健身的核心价值。这其中,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系根本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福建省体育局通过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让体育科技惠民走进社区,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体育惠民的实惠。 据介绍,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今年共在全省新建90个多功能运动场、60个笼式足球场、30个门球场、30个笼式篮球场和7个智慧体育公园(两年内建成),截至今年10月底,除智慧体育公园外,其余已经全部完成。 福建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前完成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是省体育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提升公共体育场所便民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尽早享受到为民办实事工作的便民、利民、惠民项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量质齐升 体育场地越来越多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7平方米,已提前完成《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建制村)已经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 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统计显示,与2013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相比,我省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47786个,增长76.17%;场地面积增加了2567.20万平方米,增长42.90%;场地建设投资增加了493亿元,增长70.44%;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11.42个,增长68.71%;人均场地面积增加了0.58平方米,增长36.48%。 该负责人表示,体育场地建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就近就便 离百姓越来越近 “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平时我们最喜欢来这里打太极。”在福州市连江县智慧体育公园,一位身姿矫健的老大爷打完一套太极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来到公园里的智能体质测试站接受测试。 在这个公园里,除了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锻炼的运动场地外,还配备了全功能智慧健身驿站、智能体质测试站以及组合训练站,可方便群众进行健康筛查、体质测试等。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体育局每年安排全省体彩销售总额的1%作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资金。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12年底,基本实现了全省建制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覆盖。 2013年起,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社区。七年来,省体育局共投入近5.124亿元,在全省新建940个多功能运动场、250个室内健身房、260个笼式足球场、90个门球场、30个笼式篮球场、30个拼装式游泳池和10个体育公园,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条登山步道,城区“15分钟健身圈”健身不断完善。 此外,还制定出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供给 青少年健身场所越来越实 福州市鼓楼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位于梅峰路上,该中心于2011年6月1日正式落成,占地面积超5000平方米。除了按规定建设室外灯光篮球场、小型足球场和室内乒乓球、羽毛球、棋牌等综合活动馆外,还增加了室内游泳池、室内篮球馆和武术、技能训练、体操等项目内容,更大限度满足青少年健身需求。 如今,类似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福州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并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2010年,为了进一步改善青少年体育活动设施条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场所”建设。 目前,全省共有88个青少年校外体育中心,785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用地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全省各级资金总投入达7.63亿元(不含项目建筑征地费用)。 在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中心”和“场所”建设达到了省政府提出的“综合利用和统筹建设、资源共享、交通便捷、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选址要求,实现了“中心”与体育中心、少体校、学校、公园、社区等场所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的目标。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福建省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体育惠民力度,以更充足、更丰富、更便捷的公共体育设施助力新福建建设。(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