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救援队在滚蛋谷救助伤员。北极星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王玉婷)近日,一男一女被困东坪山,专注山地救援的厦门北极星救援队接到求助,应声出动。据悉,两人下午3点多才上山,刚爬到半山腰天就开始黑了,因为不熟悉地形迷了路。救援队员通过对方发来的白天拍下的照片识别出两人被困的地方是滚蛋谷。当日晚8时4分,救援队员成功找到被困者。 滚蛋谷是厦门岛内东坪山上的一处山谷,在它附近还有跳跳谷、天心谷、景幽谷、恶魔谷、洞房谷等几个山谷。山谷与山谷之间相互连接,是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和驴友们经常涉足的地方,也被他们称为“厦门户外六大谷”。这些山谷的名字有的惟妙惟肖,如滚蛋谷、跳跳谷;有的望文生意,如景幽谷、洞房谷,读起来十分有趣。 这些山谷的名字是谁取的;其中有哪些趣事?记者请山地救援队队员和资深驴友为您揭开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名字虽有趣,想要“征服”这些山谷并不容易,市民户外登山时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 谁取名? 不算官方地名 户外爱好者口耳相传得名 记者发现,这些山谷的名字并非来自官方。“算不上地名,旅游图上没有,应该只能算山中的小景点。”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请教山地救援队队员和资深驴友后,发现它们的名字可能来自“江湖”。相传洞房谷的由来是驴友所赠,网上有多个版本的说法。记者搜索发现,比较早的说法来自一个名为“E部落”的论坛,上面描述说,东坪山脚下有个神奇的“洞房”,以巨石为洞,内有石桌等,落款是“甲申年(距今最近的甲申年为2004年)冬日一凡”。 根据网上的说法,最早发现滚蛋谷的应是当地居民。2005年《厦门晚报》曾刊登,一支老年登山队在东坪山某处发现了一处巨石峡谷,后来有人推测这就是滚蛋谷。据介绍,2005年到2007年底,此巨石峡谷仅在部分户外小圈子里流传。在网上较早出现滚蛋谷这一名称的,是“encore安可曲”2015年3月发表的新浪博客中。文中表示,谷中堆积了许多巨大的卵状砾岩,貌似巨大的蛋在谷底滚动。根据文中描述的时间轴推测,2012年到2015年期间,方有人在谷中用红漆喷了“滚蛋谷”三个字。 王先生是一位厦门资深的户外爱好者,有至少20年户外运动经验。他告诉记者,上面那些谷名绝大多数来自早期的户外爱好者和驴友,起名的时间大概在2000年前后。王先生说,当时的“命名权”是谁去得比较多、喊得比较响就归谁。 这一说法也得到北极星救援队的认同。“这些山谷的命名基本都来源于最早一批户外爱好者。户外爱好者根据地貌、特点取名后,这些名字就口耳相传留了下来。”北极星救援队小伟说。 综合几位资深户外爱好者的说法,比较早被命名、比较出名的谷为滚蛋谷,以至于不远处的景幽谷也很容易被人们误当成滚蛋谷。而洞房谷、恶魔谷、跳跳谷、天心谷等则是“后起之秀”。至于蟒蛇壁,另一户外爱好者黄先生告诉记者,又有一名叫青蛇坑,之前有人在这里放生过蟒蛇,据说也曾经有人在蟒蛇壁见过一只大蟒蛇,大概名字由此而来。 多难爬? 滚蛋谷坡度陡峭布满石子 蟒蛇壁得攀树根前进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来这些山谷探险的人也越来越多。救援队员表示,这些谷以陡峭和不容易征服闻名,没有充分准备和体力,攀爬起来十分危险。 就以滚蛋谷为例,因滚蛋谷并不是经过开发的旅游景点,因此,在滚蛋谷里,根本无法规划出一条正确的上山道路。三四十度的陡峭坡度,配上布满碎石子、草丛、藤蔓的小路,让人非常容易踩空或打滑。在滚蛋谷的“核心区”,巨石最高可达3米,两块石头的间距有的达到2米多,常有几乎垂直于地面的石壁。蟒蛇壁也是一样,山壁十分陡峭,山体上树根缠绕,大多数人是攀着树根向前。 北极星救援队队员介绍说,这些路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带路指导,攀爬时十分容易摔伤甚至骨折。2018年9月2日,北极星救援队就在滚蛋谷救上一名头朝下摔进石洞的伤者。 据统计,仅今年至今,北极星救援队共在恶魔谷救援1起,救援被困群众3名;在滚蛋谷救援1起,救援被困群众2名;在洞房谷救援1起,救援被困群众4名。根据曙光救援队数据显示,2017年有3次滚蛋谷救援,其中最多的一次救下5人;2018年在磨心山找回4名迷路人员;2019年景幽谷救援1次,滚蛋谷救援1次。值得注意的是,被困住的人员均不是有经验的户外爱好者或专业驴友。 提醒 户外运动前 要这样准备 救援队员提醒市民,户外运动有风险性,活动前应做好充足行前准备: 1.规划好线路,掌控好时间,避免走未开发区域及危险路径,牢记安全第一、量力而行。 2.带好照明工具、食品、水、药品、备用衣物、应急食品、口哨等装备。 3.安装和学会使用户外定位软件,迷路或遭遇危险时,请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并固定在安全位置等待。 4.自觉爱护山中定位牌,迷路或被困时,可根据定位牌上的信息确定所处位置。 5.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前,要充分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