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福建新闻

在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退休工人痴迷篆刻

时间:2020-01-08 11:34:37  来源:闽商界  作者:佚名  点击:

在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退休工人痴迷篆刻

林向红正在篆刻。

在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退休工人痴迷篆刻

林向红的篆刻作品。

  厦门网讯 (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邓宁)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篆刻作品随意而又巧妙地摆在书架、茶桌上,见证着林向红这几年来的刻苦钻研。“我喜欢在一枚石头,一把刻刀之间领略历史文化,体悟汉字的演变脉络。”林向红说。家住集美的他当了一辈子工人,退休后通过自学,创作篆刻作品一百多方。艺术之门的开启,让64岁的他找到了人生的春天。

  把废弃电钻磨成刻刀 在鹅卵石上自学篆刻

  林向红出生于重庆,2014年,一辈子献身制造业的林向红退休了。赋闲在家后,精力充沛的林向红就一直谋划着给自己找份第二事业。

  一天,他走在长江江滩上,欣喜地发现江滩上随处可见被江水侵蚀冲刷后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林向红如获至宝,把一块块心仪的石头捡回了家。

  随着“宝贝”越来越多,林向红萌发了篆刻的念头,他把工地上废弃的电钻钻头捡回家,用砂轮磨成刻刀,自学起了篆刻。近20年的车间操作生涯,不仅让林向红养成了做事耐心、缜密和精细的好习惯,还造就了他非凡的动手操作能力。从笔墨到运刀,初入门的林向红开始研究起篆刻来。

  从重庆来厦门 他搬来了几箱石头

  2016年,林向红随南下的儿子从重庆来到厦门。除了随身携带的几件衣服,他还带回了满满几箱子的石头。

  继续专研篆刻的他从最简单的造型入手,反复琢磨,一笔一划,每天练习。林向红告诉记者,自己时常刻着刻着,就刻不下去了,只好停下来,继续想,有时候想上大半天,也只能刻出最简单的粗线条造型。聊起篆刻,平日少言寡语的林向红立刻眉飞色舞起来。他侃侃而谈:“坚硬的鹅卵石用醋泡软后才能刻章,篆刻是个硬功夫,更是个软功夫。手指手掌一定要攥得住,捏得牢。除此之外,还要有耐心,有毅力,才能掌握分寸,恰好到处。

  指着手指上厚厚的老茧,林向红说,篆刻虽美,却是辛苦活。稍不留意就跑了刀,手上就是一道血痕。就这样,时光在“刻刀”下飞驰而过,三年过去了,林向红的手法越来越灵活,技艺也越来越炉火纯青。

  三年下来,林向红创作的鹅卵石篆刻作品多达上百方,最大的有十八厘米,最小的仅有一厘米。“我的作品不出售,不送人。”林向红说,他只是纯粹地喜欢用一把刻刀,在一方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