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农在练书法。 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文 张旭阳/摄 学会计的唐书农要写歌,好些朋友觉得天方夜谭,笑说“音乐的事,你门都没得摸”。 可唐书农没当回事,一头扎进音乐海洋,又作词又作曲。他的一曲《床前明月》被著名歌唱家吕薇看中,唱进了央视。2019年12月26日,他作词作曲描述福州六个区的六首歌曲,更是以“福州组歌”的形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音乐广播《民歌走天下》播出,以歌为媒,带着全国听众“走进”美丽榕城。 连简谱都不会 敢“跨界”写歌 唐书农说话带着浓厚的地瓜腔。这位60多岁的“福州男”,用1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曲曲福州之歌,分享他的故乡情。 “写歌前,我对音乐的了解,只是卡拉OK,甚至不懂简谱。”唐书农说。他大学学的是会计,曾在商业部门工作,唯一和艺术沾边的是他酷爱书法。 2004年,他想给自己的书法作品创作背景音乐,于是便自学音乐创作。 起初,他只是自己瞎哼哼,有时买菜路上,哼出一个好听的旋律,就赶紧拿手机录音下来,再回家写出谱子来。东一句,西一句,竟也成了完整的曲子。 和谱曲相比,在作词上唐书农更是下足工夫。他认为“诗言志,歌咏言”,歌词要有情怀,要接地气。 经过十几年学习和积累,他的音乐素养渐渐丰满。2017年他的第一首作品《问月亮》完成了。这是一首浓缩了他对家乡仓山区乡愁的歌。 有了歌,谁来唱?好友将他引荐给歌唱家吕薇,吕薇对《问月亮》甚是喜欢,还向他要了其他歌。同年9月,他的一首《床前明月》由吕薇演唱,在央视播出。 用歌曲“编织” 对福州的热爱 《床前明月》播出后,唐书农一下子“火了”。纷至沓来的赞誉,让他信心倍増,开始全面着手在心中沉淀已久的“福州组歌”创作。他盘算着,要给福州六个区都写一首主题歌,用歌曲“编织”对福州的热爱。 在台江区,唐书农选择上下杭为主题。为此,他常在闽江边、上下杭小巷里向老人问过去的故事,翻阅地方志。 “漫步穿过窄窄的长巷,上杭连着下杭。大庙山下,商贾云集,百业发祥,船儿往来穿梭忙。那一声声米达道(意思为“米到了”),传遍街巷,三山炊烟起……” 这首《心中的上下杭》由歌手龚丹演唱,歌声悠扬,让人仿佛如置身上下杭。 “歌词中的‘米达道’还有一段故事。”唐书农说,上下杭当年人称“小秦淮河”,星安河通往闽江,码头上商贾云集,南平、建阳当季稻米到货时,搬运工总会吆喝“米达道”,“米达道”渐渐成了当地口头语。 写鼓楼时,唐书农选择了三坊七巷,可要用几分钟歌唱有着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美誉的三坊七巷,着实难。仅仅该用什么开头,唐书农想了两三个月都没写出来。“有天清晨4点多醒来,突然想起‘三山隐,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一下子文思泉涌。”唐书农说。如今,这首《三坊七巷福州名片》已成为省老年大学的音乐教材。 就这样,他为晋安区写了《鼓岭之歌》,为长乐写了《吉祥的祝福一生长乐》,为马尾写了《船政远航的帆》,再加上仓山区的《问月亮》,“福州组歌”完成了。 组歌“播撒”福州之美 2019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歌走天下》栏目组联系上了他。让编辑吃惊的是,唐书农的作品不止《床前明月》一首。 “想不到业余的人,可以做这么好。”当听完了他的“福州组歌”,编辑更是为之震撼,六个区的主题歌歌声动人,歌词反映了每个区的自然、人文,更唱出每个区的精气神。 很快,《民歌走天下》栏目为唐书农作了专题歌曲展播,在近一个小时里,为全国人民展示了一个福州人的情怀,更通过歌曲展现了福州城的新面貌。 “很高兴,付出没有白费。”唐书农说,坚持10多年,他只想为自己的城市做件有意义的事,希望自己的歌能让更多福州人传唱。 下一步,唐书农有更大的理想,希望把“福州组歌”用歌剧的方式串联起来,把福州的故事娓娓道来,向八方来客介绍福州。他连剧情都想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