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头三手和脚, 三步穿衣手和脚, 四步穿衣头二手, 墙上流程对着走, 防护口罩要闭合, 帽子包住两只耳, 袖口扎进手套里, 相互检查才进入。 这是福建支援宜昌医疗队院感组的四位小姐姐们为医疗队特别制作的顺口溜。 医疗队院感组的专家是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在一线保护患者,院感专家则是医护人员的“守护神”。 一天工作10小时 医疗队里最“啰嗦”的人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还管排污和垃圾”说的就是院感人。抵达宜昌后,作为先遣队,院感管理组首先入场,改进布局、调整线路、规划流程、张贴提醒标识,创造最优方案给队员们筑起安全防护的屏障。 上岗前,院感管理组4名“娘子军”千叮咛万嘱咐,让队员们实际操练了一遍又一遍,确保人人过关。 医护人员进入病区,院感管理组更是“全程盯梢”。每天早上7:00出门,晚上6点才回到宾馆,一天工作10小时。 院感管理组成员吴凡为队员们穿戴防护服 “我们每天3个人在医院巡查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的穿戴是否正确,在病区的行走路径是否合理,高危操作如插管、纤支镜检查等是否有暴露风险,消毒液的浓度怎么调配合适等。还有1个人留守驻地,科学防护大本营,细化到每一个房间,每一辆后勤保障车辆、每一个通勤人员及酒店服务人员。还有不少物资陆续从后方运送来,院感要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处副研究员吴凡告诉记者。 吴凡检查现场 要想做到零感染,光靠院感可不够,每个制度的落实、每项流程的执行,都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组的金花们也是整个医疗队最“啰嗦”的人,宁可不厌其烦地敲打,也不能有一丝的疏忽。 院感管理组深夜对专用通道消毒情况进行检查 细节决定成败 做感控就要抠细节 抗疫工作面对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新冠病毒)不仅是在暗处,更是无影无形无孔不入,所以,感染防控,必须想到每一个细节,细之再细,不得有漏;各项安全防控流程,必须严之又严,不容有误。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医疗垃圾太多,运送垃圾的护士会习惯性地往下按压垃圾以节省空间,但用过的隔离服储菌量非常大,一旦挤压,气溶胶就会一下子释放出来,护士会有很大的感染风险。因此,我们就要指导护士,尽量不要挤压垃圾,如确有必要,应把垃圾袋口尽量扎紧,不对准自己,以减少感染风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徐秀莉副主任护师说。 有一次,徐秀莉在巡检时发现护士在清创病人的压疮,因为光线不足,护目镜起雾,护士们不自觉地离伤口非常近,徐秀莉第一时间打断了她们的操作,找来手电筒,为她们照明,并一再提醒她们保持安全距离。 徐秀莉为队员们照明,处理伤口 “院感组就是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专注医护人员的疏漏处。”徐秀莉说。 现场指导医疗废物运送路线的调整 兼职的“心理医生” 除了当“侦探”,院感组还兼职当“心理医生”。医疗队队员很多都是第一次穿隔离服,第一次面对如此严重的传染病,内心难免恐慌。 刚进入隔离病房时,有些队员一穿上防护服就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不敢呼吸。“正常佩戴防护装置虽然会不适,但一穿上,还没怎么动就呼吸困难,一般是心理紧张导致。”徐秀莉表示,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细心地检查队员们的防护措施后,告诉他们:“你戴得很好,可以放心大胆呼吸。”然后默默记下这几个队员的名字,第二天多关注他们的情况,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徐秀莉为队员们培训穿戴防护服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宜昌的支援工作已接近尾声,但院感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松,站好最后一班岗,防患于未然、遏难于未发。 待春暖花开时,带着医疗组的队员们“健健康康来,平平安安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