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摆脱贫困 小康梦圆 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五年。 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这是民心所向,更是千年夙愿。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过去的五年,福建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2019年底,福建省现行标准下4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5月14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尹力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凝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福建正接续发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 夏夜里的寿宁县下党乡,流光溢彩、灯火璀璨,宛若一条遍体光亮的巨龙雄卧青山绿水间。7月6日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的直播画面,这盛世夜景大放异彩。曾经因穷困出名的下党,如今以富美新姿态,惊艳世界,成为观察中国减贫事业的窗口。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三进下党,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多年来,下党乡亲们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笃信笃行,踔厉奋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希望他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蝶变,是福建牢记嘱托,久久为功,践行减贫担当的缩影。 福建是全国率先开展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的省份。在闽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等重要理念,开展了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山海协作、闽宁协作、下派驻村干部等重要实践。 这些理念与实践,成为日后福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撑与力量源泉。 过去的五年,正是脱贫攻坚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经过一任接一任的努力,彼时福建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一鼓作气,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考验着福建决策者的智慧与担当。 决战决胜的号角已经吹响。福建秣马厉兵,披坚执锐。 高位推进,统筹规划。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保障。 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考核督查制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政策措施、项目资金落地落实。 粮草先行,财政保障。2016年开始,省级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财政扶贫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级将脱贫攻坚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尽锐出战,人才下沉。全省先后组织11.17万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五批近2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每年有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在建制村全覆盖。 战必胜,攻必取。 2019年底,福建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过去的五年间,福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和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面建成,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2.1%,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精准脱贫 创新实践 五年前的一跤,让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村民方佳非遭遇重大人生变故。因病致贫,生活没了着落。2017年,念山村被列为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村。方佳非从大山深处搬到了毗邻县城的同心小区。依靠5万元小额信贷扶贫款,他承包了10亩柑橘园,在科特派的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管理技术。甩掉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方佳非的脱贫经历,不难窥见福建脱贫工作的底层逻辑: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贵在精准,善用合力。 经过多年努力,福建的脱贫任务仍面临着不少难啃的硬骨头: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总量较小;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直面挑战,持续探索,善作善成,福建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精准脱贫方法论。 贫困群众缺乏内生动力怎么办?产业赋能,自我造血。“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产业扶持资金29.3亿元,支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0多万个,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全覆盖。 发展生产缺资金怎么办?金融活水来解渴。建立总规模为8.2亿元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4.15亿元。 因病致贫返贫怎么办?健康扶贫免后顾之忧。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基础上,福建从2017年7月起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 …… 这一记漂亮的精准脱贫组合拳,无不指向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能力。数据为证:早在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收入均迈过10万元大关;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711元增加到2020年的15283元。 这个过程中,一系列发端于福建的创新做法,成为系统性、集成性经验,走向全国,体现摆脱贫困的福建智慧。 科技特派员制度内涵不断丰富,服务领域从单一农业生产领域向农业全产业链转变,选认对象从本省向省外乃至境外拓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谱新篇,由单一的经济合作发展为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深度协作,“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山海协作情更长,进一步完善省领导挂钩联系、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挂钩帮扶、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制度…… 改革创新,始于基层,源于群众。福建尊重地方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在精准脱贫方面, 出新路子,摸索新方法。 寿宁县推出“扶贫定制茶园”,培育“下乡的味道”品牌,打破分散经营传统,推动茶农抱团取暖,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顺昌县上线“一元碳汇”平台,让广大贫困林农能够“卖空气”挣钱;龙岩建立激励性扶贫机制,实行扶贫项目竞争上岗,通过“田野考核”全过程监管,调动贫困户的主动性…… 层出不穷的创新实践,汇成脱贫攻坚事业的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 接续奋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从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福建从顶层设计层面,锚定方向,擘画蓝图。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深化闽宁对口协作等方面,划定时间表,规划路线图,明确任务书。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勾勒出“十四五”期间乡村全面振兴蓝图: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早前,原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省乡村振兴局。新机构将围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 一系列科学机制与务实举措,正在落地。 “我们充分利用‘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等,建立农户主动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福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其中,在五年过渡期内,福建省级将再按照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重点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不一样的战场,同样的奔赴。 在宁德市周宁县狮城镇虎岗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58岁的乡村振兴指导员陈熠,每天都要到现场跟踪项目进度。面对乡村人才短缺等问题,宁德市探索创新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一批批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领导干部,来到广大乡村发挥所长,施展才干。 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 后村,迎来了乡村规划师。作为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 后村人文资源优越,但也存在村集体资产不足、生态退化、乡村风貌遭受部分破坏等发展瓶颈。来自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闽江学院的团队,为其度身打造了一套发展规划。通过实施旧村复垦、旱地改造水田等项目,流转修复数栋老建筑改造为乡情馆、农耕文化馆、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荷花塘等网红景点, 后村正以农旅融合的新面貌,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越过一山,再登一峰。福建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阔步向前。(记者 张辉) (责编:吴舟、陈蓝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