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福建新闻

“引金入闽”、“海丝”“陆丝”联动发展、建设“食品放心工程”……2023年福建将这样做

时间:2023-01-12 13:57:23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人民网福州1月11日电 (江苇杭)1月11日上午,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赵龙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出口增长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7万吨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3年,福建省将这样做:

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四大经济”质量,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深耕“海上福建”,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引进制造业高端项目,组织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提升服务业规模质效,接续实施“引金入闽”工程;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壮大厦门集装箱枢纽港;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内需驱动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增加家电家具家装等大宗消费;加强供需对接,促进“福建造”产品推广应用,促进农特产品“进城”、高质量消费品“下乡”;强化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同时,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海港口码头泊位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突出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突出培育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突出科学精准招商,突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突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着力增强创新竞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统筹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十年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方案;统筹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突出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继续建好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科学城、泉州时空科创基地、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和省创新研究院;突出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光电信息、先进材料等领域,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强化人才战略布局、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人才环境营造。

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共建共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完善乡土人才培育机制,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一批乡村戏台、农民文化公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深入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着力提高区域联动发展水平,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发达地区对相对不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

扎实推动改革攻坚新突破。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药价保”集成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共体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数字化改革引领,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推动数字政府智治化、数字社会智慧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

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出口,积极推动工贸结合,加强外贸产业链招商;培育国际营销公共平台,政策支持企业运用RCEP优惠关税等规则开拓市场、抢抓订单;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拓宽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强化监测分析和跟踪服务,全力促生产、保通畅、育主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国家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入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深入开展外资招商活动,抓住全球产业链重组带来的机遇,把更多重大外资项目吸引进来;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升,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制度集成创新。更大力度释放多区叠加效应,深入实施“丝路海运”等工程和“丝路伙伴”计划,加快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产业对接;积极拓展与RCEP国家的近洋航线,提升“中欧班列”规模效益,推进“海丝”“陆丝”无缝对接、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往来便捷、合作紧密的第一家园,深入推进闽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推进闽台优势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支持在闽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加快区域性股权市场“台资板”建设;深入推进闽台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和对台功能性经贸平台。打造政策开放、服务贴心的第一家园,完善台胞在闽就医、住房、社保、养老、子女就学等制度保障;完善台商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依法保障台湾同胞权益;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打造心灵契合、情感融洽的第一家园。持续开展寻根谒祖、族谱档案对接、信俗交流等活动,加强涉台文物保护,推动闽台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化闽台教育融合,持续推动闽台基层和青少年交流。

全面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帮扶困难群体就业;落实落细“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全面“提低”、加快“扩中”、合理“调高”;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建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强公共环境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积极做好社会救助,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加快健康福建建设,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着力加快“三医一张网”建设,加强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着力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加强闽派中医药特色方药挖掘、特色技术传承;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福”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闽派文艺精品创作,打造“视听福建”海外播映品牌;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等事业;加强全民健身工作,协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新建改建一批智慧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

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开展低碳城市、园区、社区试点,加大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快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巩固提升林业、海洋系统、生态农业碳汇能力,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碧海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勘界定标,高质量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加强各类湿地保护,支持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巩固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推进九龙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深入开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加强重点区域林相改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290万亩;加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享荫、四季赏花。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新局面。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动抛荒山垅田复垦、退茶退果退林还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和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坚持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推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储备等全链条减损;坚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零容忍”,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健全药品追溯体系;坚持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煤炭储备基地、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协调推动煤炭、天然气等中长协合同签约,扎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危化品、燃气、自建房、消防、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物资、队伍、装备等保障,实施“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和急难险重任务处置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严防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风险,维护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近邻”党建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的福建实践;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支持驻闽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爱我人民爱我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大好局面。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