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毛,赤峰人的心情很复杂。
它,曾经号称“远东第一毛纺厂”,被称作“花园式工厂”,最多时职工人数达7300人。然而,这个赤峰市乃至内蒙古最大的毛纺织企业,不到10年光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影响,高额贷款利息,无序的羊毛大战,致使产物积压,亏损高达数千万。
赤峰第二毛纺厂
1999年8月10日,随着赤峰市人民中级法院的一纸宣判,这个曾经赤峰最大的国有企业被宣布破产;
1999年10月20日,在原赤峰二毛的基础上,赤峰华源毛业有限公司诞生了。
回顾赤峰二毛艰难曲折的发展门路,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启示。
赤峰第二毛纺厂的诞生,其时具有富足的理由和前景。
航拍建设中的二毛
赤峰市背靠内蒙古大草原,作为纺织原料的羊毛资源丰富,水电气等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富足,因此在赤峰结构毛纺工业就成为其时的国家战略。1971年国家投资600万元建设了赤峰第一毛纺厂(原平庄毛纺厂)。赤峰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也是华北地区主要产毛地区。仅绵羊头数1980年就为362万多只,羊毛收购量到达近8000吨。到1985年继精纺分厂正式投产时,预计产毛12,690吨,而这个数量足可以满足赤峰二毛之需。这之前我市的原毛都廉价地卖给了别人,有时还出现了滞销积压的现象。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毛线、毛衫、毛料等毛纺产物的需求很大。赤峰的毛纺制品货随到随售光,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赤峰又处于华北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结合部,周边大型毛纺企业屈指可数。原质料供应、劳动力市场、投资环境、市场销售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是可行的。1976年经国家轻工业部批准,把拟建在乌盟丰镇县的毛纺厂移至赤峰建设,共投资1.06亿元。
建设中的二毛
1981年赤峰第二毛纺厂开始兴建了。
兴建之时,赤峰市的上上下下,对它抱有了极大的希望。毛条厂、精纺厂、粗纺厂、动力厂,拔地而起。除主要生产车间厂区外,公安处、武装部、幼儿园、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