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珍贵的民国名人老照片,如同时间的琥珀,封存了那个时代的风华与传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个独特的故事,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人身影。
这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展示了蒋介石家族的重要成员:发妻毛福梅(位于左侧)、母亲王采玉(坐于中间,手抱幼年的蒋经国)以及蒋介石本人。值得一提的是,毛福梅不但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还是蒋经国的生母。她在早年全力支持蒋介石上学从军,为蒋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在1927年,她与蒋介石离婚,之后的生活历经坎坷。不幸的是,在1939年,她在家乡浙江奉化遭遇日本人的飞机轰炸而离世。
1928年,冯玉祥在担当行政院副院长兼任军政部部长的同时,也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照片中的他与妻子李德全及三个孩子其乐融融,展现了其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李德全不但是一位贤妻良母,还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结业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学识渊博。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新中国建立后还担当了首任卫生部长,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3月26日,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的李顿调查团在这一天抵达了北京。北京各界的代表们纷纷上前,表达了对他们的热烈欢迎。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车站都淹没。
这个调查团由国际知名人士组成,他们的到来是为了调查并陈诉关于中日辩论的事实真相。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们的到来无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期待。
为了表现对调查团的尊重,首都各界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街道两旁挂满了彩旗和横幅,上面写着对调查团的欢迎词。人们穿着整洁的服装,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喜悦的笑容。
在欢迎仪式上,政府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调查团的欢迎和感谢。他们表现,相信调查团能够公正、客观地调查事实真相,为中日辩论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
随后,调查团成员们观光了北京的一些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他们被这座古老都会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纷纷表现要将这里的文化和历史带回到他们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1935年,蒋介石站在“总理遗嘱”旁对下属进行训话,他腰间的武装带上悬挂着一把军人短剑,清晰可见。这把短剑也是蒋介石经常佩戴的标记性物品之一。
蒋介石身后的年轻人叫竺培风,竺培风,浙江奉化人,身世望族,父亲为财经政治人物,母亲为蒋介石之妹蒋瑞莲,一直受蒋中正痛爱提携。曾就读于上海、苏州及南京等地,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归国后加入空军,赴美深造飞行技术,并在中国空军服役,驾驶B-25轰炸机,到场抗日战争。战后,任空军中尉顾问,执行轰炸、运输等任务。1948年1月12日,在执行任务时因飞机故障在河南开封附近坠毁。
朱启钤,字桂辛,号蠖公,祖籍贵州开阳,生于河南信阳。他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建筑史学家和工艺美术家。早年历任清政府要职,包罗道员、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等。民国建立后,他连任多届内阁的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后因到场袁世凯复辟而受通缉,后获特赦。
1943年,在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间隙,蒋介石坐在石凳上,而蒋经国和蒋纬国分别站立在他身后,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1944年,白崇禧的母亲迎来了九十大寿的喜庆时刻,为了庆祝这一盛事,白家的亲属们齐聚在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共同拍摄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不但记录下了其时的欢乐氛围,更是白崇禧家人最齐全的一次团聚,布满了温馨与和谐。
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左侧)与代顾问总长白崇禧(右侧)的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1939年9月,披麻戴孝上阵之薛岳(右)、吳逸志在长沙抗倭時留影。
冯玉祥,1928年《时代》周刊誉其为“虔诚基督徒”、“神枪手”,拥有“世界最大私人军队”,军力鼎盛时达40万。然其先祖虽为清同治朝振威将军冯如霖,但至其祖父时,已家道中落,沦为社会底层。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组民国名人老照片如同一道历史的风景线,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望过去,思考未来。它们是我们认识历史、了解文化、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