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监督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也体现了我国制度的民主性。可当监督的对象变为国家领导人,共产党人又会给出怎样的回应?
1980年,华国锋刚刚宣布:不兼任国务院职务,中纪委书记黄克诚就收到通知,说有群众举报华国锋犯了三个错误。
这不比一般党员破坏纪律,尤其黄克诚与华国锋一直关系匪浅。
中纪委一番考虑,决定把那封信给黄克诚过目为先。
那么黄克诚在看完举报信后,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一、你们要大胆调查
黄克诚看完举报信后也是悄悄心惊,上面列举了华国锋近期犯得三个错误:一是华国锋江苏视察期间,全城门路搞戒严,严重影响市民交通出行;二是中央党校教授反映,华国锋当年坐过的椅子,被人拿去博物馆展览拍卖;第三点则是地方政府给华国锋老家修房子,建纪念馆的事。
1978年中纪委建立之初,任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就找到陈云,问他:“纪律委员会主要抓什么?”
陈云明确回答:“抓党风。”
从那时起黄克诚就知道,中央工作重心的转变,党风党纪的建设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他亲自组织起草了《关于于高级干部生活报酬的若干规定》,就是想拿一份纲领性文件出来,杀一杀党内的不正之风。
回到这次事件,如果信里举报内容属实,那就彻底违反《规定》里的条例了。
好比全城搞戒严这事,就违反第六项第四条里“不得组织人员迎送”的规定,而地方政府给华国锋修房子,那更是违反《规定》里不得动用“国家资源为个人建造国家住宅”的规定。
还有拍卖椅子那事,如果真有商人出高价购买,那所得的钱款,归谁所有?归物主华国锋的话,这算不算变相的贿赂?
无论底下人做这些事,是出于别的目的,实际对华国锋造成的都是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断送后者的政治生命,黄克诚也深知这一点;
他是华国锋多年好友,当年黄克诚任湖南省省委书记时,华国锋就是他下属,在湘潭任县委书记。
后来华国锋升迁,也是在华的举荐下,黄克诚才得以在78年重新进入中央,可以说,没人比他更了解华国锋的为人。
因此黄克诚对调查人员讲:“你们要大胆调查,一切后果由我黄克诚负责!”
为什么他敢放手?就是知道华国锋向来作风务实,这种张扬的事绝不是华国锋。借此机会,正好可以正一正党内风气。
而最重要的一点,他也相信华国锋,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否则就根本不会用他。
那么黄克诚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二、党内小“魏征”
很多人都听说过,黄克诚在我党内部,向来是以“敢说真话”而闻名的。
有次毛主席和黄克诚谈话,谈到四平守卫战得失,毛主席突然问道:“难道四平守卫战打错了?”
熟悉党史的人都知道,“守卫四平”的决策是伟人亲自下的,这问题要换别人,肯定是打马虎眼过去了,可黄克诚却点点头,直言“你决定的也是有错误的!”
说这话的时候可是60年代,有人说遵义会议何凯丰反对毛泽东如何如何,但那时毛主席在党内还没确立领导地位。
但60年代可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各人想想黄克诚是怎样一个人,可以说为坚持真理,是完全掉臂个人得失。
黄克诚的秉直更体现在他的工作上,1980年,“渤海二号”钻探船发生翻沉事故,足足造成72人死亡,石油公司隐瞒不报7个月,直到死者家属写信给中纪委。
黄克诚知道后,立马把事揽了下来,说:“这事中纪委要管,关乎人民生命产业宁静的大问题,党委干什么去了?”
中纪委介入查明情况后,有关责任人立刻被免职处分。但黄克诚对处置惩罚结果很不满意,问:为什么分管石油工业的康世恩没受处分?
要知道,康世恩其时可是国务院副总理,也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大功臣,用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黄克诚认为:功是功,过是过,出了这么大的事,领导不负担责任,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也正因为黄克诚是这种铁面无私的形象,华国锋同志敢用他,那就已经做好了被审视的思想准备。
黄克诚接到举报信后,立马派人分赴三地进行调查,之后,他单独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信。
华国锋收到信后,也向中纪委做出了回应,而他的回应,证实了黄克诚此前对于其“并不知情”的推测。
三、华国锋的回应
华国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过“少宣传个人”的相关陈诉,他肯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华国锋打电话了解完情况后,发现这三件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因此在收到黄克诚信件的第一时间,他就着手进行了处置惩罚。
他先给江苏省委打了电话,批评他们戒严的做法不对;二是给中央党校打了招呼,让他们把椅子撤回去;最后关于修房子,其实是华国锋的哥哥在修自家房屋,但既然有群众反应,华国锋还是打电话给陕西省委书记王谦,让他们马上停工。
黄克诚在看到华国锋的回应后,也十分赞赏,他对调查组的人员说:“你们可以不外派了,但要在这件事上做些‘文章’。”
这“文章”自然就是党风党纪。他将华国锋同志对这事的处置惩罚,刊登在内部刊物上,重申党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相关执政理念。
老一辈人能做到从严治党,和他们个人的操守也分不开。
像黄克诚,起起落落18年,进中央后仍如玉不改其白,人家升官要买新房放鞭炮,可黄克诚连组织分配的新房都推脱不要,他老实地说:“我们国家现在还穷,群众住房更困难,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多少倍。还是把搬家、翻修的钱省下来,用在有用之处吧。”
实际上他有妻儿,子女又有子女,一各人子人都过的比力拮据,要说房子的需求,黄克诚比任何人都大。但他却总想着别铺张浪费,教子女也是勤俭节约,有时甚至令人不太理解。
好比黄克诚小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就要求儿子不能公车私用,家里没汽车,就用自行车去接新娘子。
在老一辈人眼中,从来都是实用为先,黄克诚觉得:“年纪轻轻不能不肯走路。”
四、承前启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上来了,华国锋于1981年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而黄克诚也因自己多年的眼疾,去玉泉山进行疗养。
往后主持局面的,就是以小平同志为首的第二代领导班子,他们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横向看待历史,第一代领导人所做的事情是开天辟地,而华国锋他们的贡献就是正本清源,为接下来中国的飞速发展铺平门路。
试想一下,80年代我们国家刚从各种风潮中解放出来,正处于恢复期,这就像一个有内伤尚未完全康复的人,又开始了新的长跑一样,大喘息肯定不可。
比起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国家进入正常轨道,此时,稳住党内建设才是各项工作的重点。
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华国锋同志他们不计荣辱,只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制定许多影响后世深远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在经济势头减缓的当下,又重新散发出灼灼光辉。
参考文献:
《中纪委建立之初》,赵正国
黄克诚不徇私情抓党风【2】 孟兰英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