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垃圾分类从废品回收开始,会到废品回收结束吗?

时间:2020-03-27 13:01:54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国内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城市是——北京。   1957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城区将分类收集垃圾”的构想,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的先河,也为世界贡献了垃圾分类的理念。
   1957年7月12日,一篇名为《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文章出现在《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
   市政府参事、“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说,当时提出垃圾分类的背景是“勤俭建国”,在彼时的背景下,废品回收业十分发达,市民会把牙膏皮、橘子皮、旧报纸等分门别类送到废品站换钱。
   中国垃圾分类的序幕就地开始。
   转眼,60年过去了,有人批评说我们仍在“原地踏步”,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只能说,我们的垃圾分类思维没有跟上时代的飞速变革而已。
   今天推送的标题是:垃圾分类从废品回收开始,会到废品回收结束吗?
   小编的感觉:大概率会
   虽然我们目前垃圾分类的焦点仍在“厨余垃圾和混装混运及混合处理”
   同时,那些对国内垃圾分类唱反调的人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混装混运”“混合处理”“链条没通”。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开始,垃圾分类的主要矛盾演变成厨余垃圾的收运处置了?
   小编总结,应该从建设垃圾处置后端开始,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规划筹建比较规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1985年,杭州天子岭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国内第一座正规的垃圾填埋场,目前我国第一批填埋场基本进入封场和回用阶段。
   而从全国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到运维开始,老百姓与后端处理设施的恩恩怨怨从未停息。
   其中,臭味是主要矛盾
   而臭味从哪而来?就是厨余垃圾。
   所以,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单独收集处置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实际上,直到今天,厨余垃圾的问题仍无彻底解决,原因很复杂,不再展开说。
   我们都知道,这10年,是垃圾焚烧厂的黄金10年,未来的10年,可能还是,垃圾焚烧工艺相比填埋工艺对环卫整体的提升巨大,比如设施整体形象的提升、员工素质的提升、焚烧厂由于密闭设计臭味改善的提升、垃圾焚烧资源回用的提升等等。
   同时,“邻避效应”更加严重,“二恶英污染”的讨论经久不息。
   这些都不讨论了,因为是万事都是双刃剑。
   说了这么多,我就想知道,这些矛盾到底跟垃圾分类关系到底有多大?
   好好思考下,关系真的不大。
   我们都羡慕和吹捧德国及日本的垃圾分类,他们可以分类10种甚至20种,而我们的四分类都这么难推进。
   但实际上,看看他们的20种分类,大部分都是“收废品”嘛,不就是分类收废品,品类再细一点,就这么多。
   国内的废品回收企业完全可以与之媲美的,比如北京爱分类。
   所以说,我们目前的垃圾分类与民生问题关联的太紧密,媒体和行业外的声音都在着重关注“厨余垃圾”的链条反应是有偏见的。
   首先,垃圾分类解决不了垃圾总量的逐年递增,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消费的意识形态问题。
   其次,垃圾分类解决不了群众与后端设施的矛盾,这是一个行业和社会问题。
   最后,垃圾分类最直接的效果就资源回收利用率的提升,行业老话“分的越细,东西越值钱”。
   还有一个题外话,为什么垃圾焚烧厂就一定不能烧厨余垃圾呢?目前的状况你不烧你去哪?
   总结:
   我们60年前因为废品回收提出了垃圾分类,我们60年后因为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及无废城市会继续推行垃圾分类。
   或许,垃圾分类是从废品回收开始,也会以废品回收系统的完善而常态化(结束)。
   这才是核心,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提。
   原标题:垃圾分类从废品回收开始,会到废品回收结束吗?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nbsp;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