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10强中只剩“独苗”的环保民企,2020年开启V型反转

时间:2020-05-12 12:46:04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时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节点,环保整个产业格局在发生深刻变化:不仅从跑马圈地迅速切换到瘦身提质,也将一度繁荣生长的民营企业,推向了淘汰赛的关口。面对大举进入环保市场的国资、央企,如何突出重围,也考验着各个民营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
   在政策优势和行业上升时期,环保民企迅速乘风起飞,获得突飞猛进式发展。但在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和市场下行环境中,环境治理需求对企业资金调度、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传统环保企业的体量、资金、资源调配等能力无法匹配新的治理能力需求。这似乎也注定了,整体产业链深度变革、整合重构过程中的当下,环保民企作为首当其冲者将受到更为严峻的市场冲击。
   跨界“带货”
   先来看一组成绩单: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的《2019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显示,国企、民企数量从2018年的基本持平,变为2019年国企33家、民企17家,接近2∶1。具体至环保民营企业则表现不一,头部民企出现大幅业绩下滑,技术驱动型民企全年迎来高速发展。排名前10的环保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占半数,民企仅1家。
   另据环保在线小编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引入国资的民营环保企业超过20家。在业内人士看来,融资困境、资金短缺是民营企业变革脱困的主要原因。特许经营权一般20—30年,意味着要短贷长投,这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个重大的考验。在此背景下,“蒙眼狂奔”的环保企业,不得不放慢脚步,甚至纷纷选择引入国资纾困。
   相对应地,则是95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企业占比已超过56%,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所有细分领域。具体来看,水务、固废市场成为央企首选、必争之地。从整体产业链来看,在明显看到环保行业盈利能力改善前,国资入股环保企业或者是增大持股比例的趋势,还将延续。
   而深切进环保的途径一方面通过内部发力扩展业务,部分央企在决定要将生态环境企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业务来拓展时,往往会成立一个平台公司来统筹,并从资金、团队、市场上给与充分的支持。截至2020年3月底,共有41家央企涉足生态环境领域,其中26家专门设立了从事生态环境业务的子公司或平台。近两年又崛起的一批地方环保集团,主要以江苏、河南、陕西等地方国资平台为主,打造区域性特征极强的环保旗舰企业。
   另一方面则将并购视作扩张必经之路。除了面对战略转型升级并看好环保行业前景、享受政策优惠外,国资对企业本身的质地颇为重视。全联环境商会此前做过统计,这场以“国企进场”为主题的环保热潮涉及交易额超过200亿,且交易的绝大部分为产业优质资产。另外,还有多家环保企业引入国资背景投资方作为战略投资者,如兴源环境、蒙草生态等。
   机会在哪
   在解决企业“活下去”问题后,国资和民资的融合也是环保产业剧变下值得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如何将运营能力标准化,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经验,将是这些授让方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
   谈及这些闯入环保板块的跨界者,你会想到啥?夯实技术、雄厚资本、巨鳄……实则不然,国资、央企更多的是对整个环保行业的拉动作用。国资介入带来优势互补,二者或将协同互补,成为未来较强的竞争力。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促进环保企业优化回款控制且更加注重运营服务业务。有助于民企对接更加丰富的地方政府资源之余,进一步助推环保企业解决短期内债务、质押难题。从2019年年报来看,得到国企、央企驰援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现金流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比如三聚环保、碧水源、清新环境、中建环能等。
   进入2020年后,整个环保产业容量会更大。新一轮政策周期启动叠加降息背景下的流动性充裕,包括蓝天保卫战、区域性综合水环境治理、系统化生态修复聚焦度提升。多地拿出诸多环保项目,并配套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而国资、央企加速进场,也使得一些以前存在壁垒、市场化程度不高、边界不清晰、盈利不明朗的项目落地。
   具体分工表现为央企国企扛起投资建设大旗,民企则将通过单向的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参与,以专业分包商的角色提供配套服务。通过国有资本的资金优势和环保企业的技术优势、项目管理优势,或可催生行业龙头。换言之,行业兼并重组后民营环保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不会变小,小而美、小而精的企业活得精彩。因为,只有拥有硬核之后,才能在宏观背景下的环保市场空间中脱颖而出。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