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10年内3000亿,挂钩39万家企业的垃圾分类现状如何

时间:2020-05-28 17:54:57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自垃圾分类重新站上风口,号称要成为“新时尚”之后,全民花式“聊”分类根本停不下来。水涨船高,垃圾分类相关产业不仅赢得了关注度,也切实拿到了接收政策红利的优先权。当然,这也导致在自己经营业务中加上“垃圾分类”四个字也带起了一波节奏。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与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已经有39万家。从地域来看,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分列前三。而从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注册量来看,2019年相较2010年,增幅达到1783%,相较2018年也有52.7%的涨幅,也很可观。
   再把2020年前4个月的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注册量单拎出来看,4月份迎来了一个小高峰期,环比上涨28.8%。不过由于2月份注册量处于低谷状态,所以3月份的环比上涨幅度超过400%,很是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以上的也有15%以上,还有一半在300万以内。
   众所周知,整个固废处理板块万亿空间毋庸置疑,垃圾分类作为细分领域,2020年也被预测将释放300亿左右的产能,全国市场规模或将超过600亿元。而且,专家有信心,10年之内,垃圾分类产业规模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
   在这样的前景之下,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企业为自己打上“垃圾分类”的经营标签,显然是想分一杯羹的打算。不过需要审慎认识到的是,目前我国垃圾分类产业拥有的“前景”和“钱景”并不完全划等号。
   有更多的助力自然好,然而数量和质量并重才能加快实现垃圾分类产业“钱景”。毕竟,垃圾分类产业处于“成长期”,补短板会成为常态。
   在46城先试先行的情况下,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推广,“新习惯”的养成,新“模式”的探索,新“规范”的建立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毕竟是起步阶段,各方面完善工作仍是任重道远。
   2020年两会期间,就有很多相关提案和建议是关于垃圾分类的,比如:
   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区分类处理设施的能力尚不充分,厨余垃圾处理目前还存在技术不成熟、处理成本高、资源化出路不畅通等难题,应使城乡固废常态有处理、应急有保证、保底有工程。
   各地垃圾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标志、标识,容易使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产生困惑,建议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标示语、垃圾桶颜色与对应的垃圾类别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类别的外语译文规范。
   垃圾分类已经从部分地区试点转入全面推广的阶段,但问题也较为突出,建议从全国层面进行立法,让垃圾分类成为全体居民的法定义务。
   只有解决好垃圾分类后的处理问题,垃圾分类才能形成闭环,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把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每五年有一个战略性安排。
   诸如此类,而这些意见和建议也充分表明,我国垃圾分类也是一场“攻坚战”,想要取得胜利一方面靠坚持,另一方面也要靠政策支持,全民参与,以及从业者的积极配合。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nbsp;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