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4年垃圾填埋占比下降14% 下一个目标是“零填埋”

时间:2020-07-07 14:56:40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近日,有消息称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1.81亿元的沿江平原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通过验收,标志着南通市垃圾处理中心1-6号池垃圾填埋场进入一个新的绿色时代。   南通市垃圾填埋场1-6号池始建于1997年,是南通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一直承担着生活垃圾应急填埋任务,到2018年已接近设计填埋负荷。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也传来有关“垃圾零填埋”的消息。
   2019年9月9日,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停止了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处置业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为主切换为焚烧为主;
   2020年2月27日,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封场,资料显示,该垃圾填埋场在2019年日垃圾处理量需超过1万吨;
   这意味着我国垃圾处理市场正进入“零填埋”时代。据了解,厦门9月底达到满负荷运营要求后,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将达5500吨/日,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上海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江西2021年底实现“零”填埋。
   垃圾填埋场封场,大量生活垃圾如何处理?资料显示,为解决垃圾场封场带来的垃圾处理压力,2019年11月4日,西安市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试运行,高陵、西咸的两个焚烧项目也在2019年相继投入运营。到2020年底,西安市5个无害化处理项目将全部投入运营,每天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2750吨;
   上海处理垃圾的方式也逐渐以焚烧为主。其中老港焚烧二期实现日均6000吨的全量运营,焚烧处置规模已占上海市干垃圾处理总量的1/2左右。此外,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和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也成了处理垃圾的两大主要方式。
   综上来看,老旧填埋场迎来封场潮,生活垃圾回归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垃圾填埋是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垃圾产生量的激增,随着垃圾分类的强制实施,实现“变废为宝”的需要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垃圾处理方式的结构在发生大的转变,许多填埋处理量逐渐被焚烧方式所替代,垃圾填埋4年来占比从58%降到了44%。
   垃圾焚烧发电能够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地都开始大力推行垃圾焚烧发电。从2014-2018年4年间,我国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占垃圾无害化总处理能力的比例从32%增长到了43%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遍布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按照国家要求,目前已经有21个省区市完成了垃圾焚烧发电的中长期规划,拟新建逾800座焚烧厂,预期投资金额高达近3200亿。另外,从规划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向县、村等布局。
   伴随着垃圾填埋的主力地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垃圾焚烧和湿垃圾专门处理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nbsp;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