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成卫东:太原垃圾分类的四个难题和一个方案

时间:2020-08-26 11:37:11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2018年3月,太原市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三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而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太原要起到为全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就要在垃圾分类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在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实践工作方案、试点建设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太原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垃圾分类工作的顾问,太原易二零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成卫东参与了太原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示范试点以及培训主导等工作。在2020(第八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成卫东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太原垃圾分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分享了太原垃圾分类的实践和思考。
   成卫东表示,2017年—2020年是太原发展的关键期,需要讲好“三个故事”
   第一,统考故事,垃圾分类。在2017年-2020年,太原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全流程处理体系;
   第二,补考故事,文明创城。在2018年-2020年,建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文明城市;
   第三,赶考故事,可持续发展。在2017年-2020年,第一阶段通过环境治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讲好这“三个故事”,背后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是包括文明创城的八大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投入;可持续发展的2000多亿投入;垃圾分类工作的几十亿投入。
   2020年,5月12日,总书记来太原,要求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再现“锦绣太原”盛景,聚焦“六新”,趟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这给了太原带来非常大张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
   而数据显示,在2019年,太原在全国27个省会的GDP排名是4028亿,位列第20。
   基于此背景,成卫东提出,如果太原学习其他先进城市,实行高额补贴,提别是在厨余垃圾高分出率的投运成本下,究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太原垃圾分类的四个难题和一个模式
   成卫东介绍了太原市垃圾量的情况。太原的面积为698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445万人,日产生活垃圾量为5894吨。
   太原市的终端处理设施为有处理场10座,大型转运站2座其中焚烧电厂3座(6100吨/日)、卫生填埋场4座(4000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厂1座(500吨/日)、有害垃圾处理厂1座(104吨/日)、污泥处理厂1座(500吨/日)。
   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太原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出要求“财力可承受,百姓可接受”,要解决四个难题:即“怎么分、怎么管、怎么建、怎么分?”
   为了做好这个课题研究,成卫东及团队进行了一次具有创新性的调研,在全市选择5个小区,120个家庭作为调研样本,给这些家庭发放统一计量器具、垃圾桶、垃圾袋,每天对这些家庭产生的11类垃圾进行称重。在为期一个月的追踪后,得出这120个家庭的4类垃圾占比为:厨余垃圾占59.31%,可回收17.52%,有害垃圾0.44%,其他垃圾22.73%。其中厨余垃圾分两类,一类是剩饭剩菜、生肉残余等,占比23%,另一类是餐前蔬菜、水果、茶药渣等,占比为77%。
   在对这些分类后的垃圾量进行测算后得出,家庭厨余1类垃圾日产生量为265吨,家庭厨余2类垃圾日产生量为906吨,家庭厨余垃圾总量预测为1171吨。
   据测算,如果厨余垃圾全量处理,投运成本需要十多个亿,如果采用精分系协同模式,只需要3-4个亿的投入。后来有对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进行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对比测算。提出了太原垃圾分类的模式为,即以全程减量为基础,以焚烧处理为核心,以厨余垃圾“精分”和协同处理为关键路径,以可回收物“小循环”和产业升级为资源回收重点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
   2019年10月,太原城管局向住建部领导做了一次汇报,得到肯定。随后,太原的垃圾分类模式吸引了山西以外其他地区的参观和学习。
   以“3331工程”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
   为配合太原市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开,太原E20团队又设计执行层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即“3331工程”,包括3个方案、3个配套制度、3个标准以及1个智慧管控系统
   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E20环境平台与太原城管局一起组织了供需对接会,组织全国20多家垃圾分类运营公司与各区县街道负责人进一步交流。为便于垃圾分类的前端进行精细化管理,研究院课题组开发了智慧管控平台,用于前端投放以及收集的管理,分为2大类应用场景,居住区管理对象13类角色专属界面以及单位端管理对象6类角色专属界面。同时开发了“居民参与小程序”,“信息填报系统”、“监督考核工具”,为垃圾分类提供技术支持。
   结合太原的垃圾分类实践和对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系统研究,在董事长傅涛博士的带领下,在太原市城管局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研究团队出版了两山系列丛书之《垃圾分类不简单》,该书在太原市和山西省的垃圾分类培训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五个问题
   成卫东表示,从2019年开始,全国将有300多个地级市要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企业的参与空间很大,如何与地方进行商务合作,地方政府的需求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运作模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思考:
   1、如何分:大分流细分类
   垃圾分类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地方政府衡量的重要原则。因此,企业应该考虑政府财力、已有的基础设施、百姓接受程度等因素。两个原则很重要,一是系统优,二是匹配性强,“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在如何因地制宜,用最省钱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2、谁来分:推动模式
   垃圾分类的推动模式、运营模式总结来说有三种:
   (1)“大水漫灌”模式:第三方+物业;
   (2)“滴灌”模式:物业+社区;
   (3)“星火燎原”模式:党建引领+社区+物业+业委会。
   太原采取的是第三方为主的市场化模式,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的原则是“多元、统筹、精准”。
   3、如何建:体系规划
   垃圾分类体系的建立,要考虑四点:
   (1)考虑市、区县政府财力是否可以承受;
   (2)考虑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要衔接;
   (3)考虑市区县的事权财权分工、财政支付体系;
   (4)考虑经济、环境、执行效率的最优性价比。
   成卫东指出,原则为“集中+分散”、“统筹+协同”,这点非常重要。
   4、如何管:管理水平
   在管理上,不同的城市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太原选择了智慧管控平台,以科技+智能的方式开展精细化管理,成卫东指出,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发达城市还是欠发达城市都要做的一件事。
   5、资金如何筹措:用好四种钱
   在资金问题上,应重点要考虑如何用好“四种钱”:
   (1)自己的钱: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撬动;
   (2)别人的钱:垃圾分类是全民运动,要充分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社团组织、老百姓的时间和精力;
   (3)未来的钱:PPP、特许经营,政府采购模式下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钱;
   (4)统筹的钱: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产业链统筹等。用好统筹原理,发挥规模优势、系统优势。
   垃圾分类是产业治理和社会治理高度融合的领域,需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运用精细化的管理工具,实现垃圾分类体系稳定、有序、高效的运行,从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原标题:成卫东:太原垃圾分类的四个难题和一个方案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