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禁塑、治污水的背后 守护海洋那一汪蓝可没那么容易

时间:2020-09-29 09:00:22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石油泄漏、盗采海砂、海洋倾废、违法捕捞屡屡出现,无序排污、非法养殖、海岛违建......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正承载着来自陆海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   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已经陆续出台和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20余部配套法规,并建立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渤海污染治理作为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战,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在海洋污染治理上的成绩。近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1-8月份纳入“消劣行动”的1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实现消除劣V类,入海排污口排查实现了“应查尽查”,已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超过3300公顷,为海洋污染防治开展的河海共治“消劣行动”、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围填海严格管控等行动提供了经验。
   海洋污染防治中较受关注的是塑料污染问题。数据显示,塑料垃圾在海洋垃圾里占比在80%左右每年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对此我国从源头防控、替代使用、加强回收、开展清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治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对周围水环境产生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三类。针对这一方面的防御,我国日前发布的《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将于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海洋污染治理是一个大工程,又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大工程和持久战中,需要国家全方位布局。业内人士指出,海洋污染行为远离内陆、相对隐蔽,再加上污染主体错综复杂,在发现和治理上难度系数不小。另外,我国涉海洋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相关部门间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完善,跨地域、跨区划开展海洋生态污染防治的能力仍待加强。
   近几年,我国也针对这些难点问题在一一进行突破。
   对于海洋污染发现难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建立海域使用管理社会监督制度,拓宽线索来源渠道,深入摸排案件线索。
   此外,沿海检察机关正着眼入海河流污染防治强化跨区域合作。围绕西江、练江、韩江、珠江口、东江、琼州海峡、北部湾等7大水域及其支流,广东联合周边6个省份检察机关,分别建立14项省市县三级检察协作机制。
   在监测上,我国已建成了沿海污染监测网,并动用船只、飞机,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沿海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评价、通报和执法管理,从而使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目前启动了《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11个沿海省(区、市)所辖的52个沿海地市开展调研,力争编制出“管用、好用、解决问题”的规划。
   在此推动下,我国海洋污染治理在海洋污染防治中将取得质的飞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nbsp;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