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海水淡化产能提升显著 反渗透技术应用成熟

时间:2020-11-20 16:23:27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海水淡化产业向好,大规模海水淡化厂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增长。
   近日,GWI联手IDA发布全球脱盐年鉴,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领域的项目开发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并得出了以上结论。
   就我国来看,也有巴安水务、杭州水处理中心、上海电气等上榜,侧面印证了我国近年来海水淡化能力的不断提升。
   《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工程规模1573760吨/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99055吨/日。这些工程主要满足沿海城市石化、钢铁、核电、火电等行业用水需求,分布在沿海9个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
   就技术应用而言,截至2019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占比63.6%,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占比35.94%,此外还有少量的应用多级闪蒸技术的工程,应用电渗析技术的工程,以及应用正渗透技术的工程。
   可见,反渗透技术应用还是比较热门的。实际上,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应用也是常见的一种,占比超过60%。不过相较全球多级闪蒸21%的占比,我国这方面的技术应用明显不够。
   总体来看,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是可圈可点的。
   如河北省唐山市,目前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项目5个,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日,海水淡化产能利用率达66%以上。2019年,唐山市海水淡化水产量超过1800万吨。
   一方面,临海省市积极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如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新要求——到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超过100万吨/日。并且,确定了一区、两园、多点、群星的空间布局。
   另一方面,就是科技进步。如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联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专家组,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环保吸附剂,快速吸附水中的盐离子,高效且低能耗。
   我国水处理产业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关键时期,海水淡化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利用方式,有望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迅速融入多元化产业链中。至少在“十四五”时期,海水淡化商业运行仍会是焦点。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