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不焚烧的垃圾低温处理技术 从分子键离合中寻资源化出路

时间:2020-12-02 12:20:32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2020年12月1日,黑龙江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非焚烧低温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23/T 2714—2020)正式生效了
   非焚烧低温处理:较低温度环境(200℃以下)中,采用非焚烧方式将有机物分解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和组成的处理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垃圾处理不仅逐渐摆脱了主填埋的格局,还逐渐发展出了更多垃圾焚烧之外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方式。低温热解、低温裂解就是如此,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上也有相关推荐技术。
   垃圾无氧裂解低温低压转化处理系统产业化——
   企业自荐技术,用于生活垃圾、工业废固、餐厨垃圾、农林废弃物等有机垃圾的处理利用。其技术原理是在适当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条件下,使有机垃圾物质的有机质高分子链裂断成多个低分子,其原有分子的化学键能被重新分配到新构成的小分子中。
   按新构成小分子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离和分类收集,获得“油”、“气”、“炭”类资源物质。
   生活垃圾低温热解消纳系统——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突破技术。基于有机物质在霍尔效应下的低温缺氧裂解原理,经过一次热启动后经过物化方法的组合使得有机物质的热值被释放,分解出水蒸气及原矿物质。
   该技术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就地收集、分散处理的问题。
   目前,生活垃圾非焚烧低温处理技术应用的身影渐多。如青海省,2019年11月三江源地区首个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处理站投建,针对青藏高原农牧地区高海拔、低压、高寒等特点,具有强适用性。
   该垃圾处理站设计日处理垃圾1.22吨,是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海拔农牧区村镇垃圾无公害处理研究示范”的示范点之一。
   据悉,针对目前我国频频提及的“白色污染”问题,垃圾低温处理方法也有用武之地。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采用简单的低温催化方法,能将很多塑料内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转化成高价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很多工业化学品和消费品的基本原料)。且,新方法高效、低成本、低能耗。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