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2日,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直部门、企业、高校、规划建设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125家单位共同组成的“纳贤团”,辗转北京、天津、上海等7地,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4所国内著名高校,开展第三届“人才福建周”活动,签署多份合作协议,涵盖项目合作、决策咨询、人才合作等方面,数百名优秀学子初步达成来闽意向。 “人才福建周”持续升温,得益于福建“招贤令”含金量的不断增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9年以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聚英才而用之,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优化政策环境,打造“人才磁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省委、福建省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福建省人才资源总量要达到641万人,比2008年增加66%;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要达到2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2%,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要达到16%,进入人才强省行列。 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凝聚人才的关键要素。近年来,省委、福建省政府出台一揽子人才创新政策,推出一系列重点工程,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关键时期,必须主动调整人才战略,补齐短板,构建一支能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福建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福建制定出台《2019年福建省人才工作要点》,在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良好人才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118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研究筹划一系列创新政策举措,拟于近期出台实施—— 研究起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着力打通存量人才和引进人才通道,针对人才评价类别繁杂问题,将省级高层次人才统一合并为特级、A类、B类、C类四大类; 针对基层反映强烈、人才呼声较大问题,研究起草《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提出21个方面65条具体措施; 针对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福建省“创新之星”“创业之星”人才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截至目前,遴选第六批省引才“百人计划”162人(团队)、第一批预备团队9个,其中90%以上为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1000多人申报第七批省引才“百人计划”。2019年认定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387人,补助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349人。 深化省校合作,铸造“智力引擎” 今年以来,福建省校合作硕果累累:中科院大学、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市和晋江市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计划于2020年启动招生,拟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型人才培育高地;天津大学与龙岩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福建省老区苏区进一步加快发展。 独行快,众行远。硕果背后,是福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 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 在国有企业、教育科研、规划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去年福建招收引进生111名,他们扎实工作、严于律己,在各领域发挥所长、助力发展。 作为第一批福建省教育科研类引进生,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届的吕江泉就职于福建江夏学院,他表示,要转变身份、打好基础,还要勤问、勤学,提升多方面能力,学会融入团队、融入集体。“最近,我的一篇以福建江夏学院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在著名国际刊物JMCA上发表,也算是不负一年来的努力。” 有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教育科研类引进生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企类引进生在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促成校企合作70多项,协助引进或对接项目200多个。 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今年,福建拓展引进主体和选拔范围,如将国企类拓展为企业类,引进主体增加三大主导产业相关龙头企业等。政策效应与宣传效应叠加下,第三届“人才福建周”共举办16场引进生政策宣讲会、2场人才专场招聘会,累计接洽人才2500多名,达成初步来闽意向数百名。 创新合作机制是重要支撑。 2012年以来,福建省陆续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交流、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等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此外,福州、漳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多所高校签订了人才、科技、社会实践等各类合作协议30余项。 “这些协议签订以来,省校之间在战略决策咨询、干部教育培训、校级后备干部挂职锻炼、优秀毕业生选拔引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服务大局,激发“创新因子” 人才引进,量质并举是关键。福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好人才重大工程实施、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打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让各类人才在八闽大地成长成才、实现价值。 始终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福建省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引才工程,省引才“百人计划”的关注度、参与度逐年提升。 作为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第一批引进的人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带领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一个领军人才撬动一个产业发展。目前,宁德已成功引进500多名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智能装备开发、综合物流服务、新型生态农业等在外人才“回归”发展。 让人才成为“领跑者”。省引才“百人计划”实施以来,有效引领带动福建省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其中,190名创业人才的企业近三年来关键指标均呈逐年增长态势,2016—2018年缴纳税金年均增长一倍以上。 2019年,福建出台《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在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有效激发创造活力上进一步发力,提出每年遴选15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对创业人才在享受原有补助资金的同时,另给予科研补助;每年遴选一批产业领军团队、特级后备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省级“创业之星”和“创新之星”并给予重点支持。 当好台湾人才登陆的“首选地”和“摆渡人”。 福建率先出台贯彻国台办“31条措施”的“福建66条措施”,其中涉及人才工作45条,引起广泛反响。 入选福建首批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的一位台籍教师说:“和大陆高校教职工一样,我不仅可以参加职称评定、国家和省市基金项目申报,还顺利入选省级人才项目,可以说从日常生活、科研支持到薪资待遇等,我都感受到福建对台湾人才的诚意和善意。” 一大批台湾优势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正加速向福建省集聚。今年6月,在厦门举办闽台人才融合发展成果展,共有225名台湾各行业机构及600多名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代表参会,促成闽台机构现场签约75项。截至7月底,福建省共引进和支持省级台湾高层次人才380多名,支持资金达5亿多元;资助省内高校引进台湾全职教师840多人次,资助金额上亿元;吸引来闽就业创业、实习实训的台湾青年超过2.6万人。(记者 林宇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