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亮出“成绩单”敲定“施工图”——各地国资国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新华社记者王希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各地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为牵引,统筹疫情防控与经营发展,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在多重冲击下奋力爬坡过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2020年各地国资监管企业实现营收29.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降幅从一季度78.9%的最低谷逐月收窄至8.5%。其中,江苏、四川、湖南、贵州、广西、海南、天津等9个地方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同时,国有企业聚焦科技创新发力,安徽、山东、陕西等地国资监管部门推动企业梳理制定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短板清单,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各地推进降杠杆专项工作,多数地方完成了负债率较2017年降低2个百分点的目标。 “国资国企全力以赴稳市场、稳生产、稳经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18日以视频形式举行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说。 国有企业有效应对多重冲击、实现稳健运行的背后,靠的是持续深化各项改革。过去一年,国资国企全面发力,多领域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内蒙古、广东等地制定省属企业混改指引,细化操作规范,北京、安徽等地以上市为主要途径推进混改;山西在省属企业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福建、重庆等地指导省属企业对所出资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梳理评估……以“混”促“改”,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让国有企业活力迸发。 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和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4.1%,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完成率超99.2%……剥离办社会职能让企业“脱掉棉袄去游泳”,轻装上阵参与竞争。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不停顿,离不开改革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 据了解,为了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山东组织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向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述职并接受现场问询;黑龙江、广西等地建立改革考核评估机制,将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挂钩,确保改革推进不落空。 进入“十四五”时期,面对企业发展质量还不够优、国有经济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国资国企如何在新一年的改革发展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郝鹏在此次会议上表示,今年国有企业要切实做好提质增效、管理提升等工作,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稳妥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摒弃规模、速度情结,防止盲目投资和扩张。 筑起“发展”的大厦,必须夯实“安全”的地基。来自会议的信息显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地国资国企强化对各类风险的评估与研判,切实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债务、投资、法律、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风险。 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将与地方国资委共同建立债券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日常监测机制、量化评估机制和重大风险报告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债券风险管控工作指导。 继续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无疑是国资国企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是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郝鹏表示,各地国资委作为本地区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紧盯本地区实施方案,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