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下要闻

培育创新后备人才 我国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时间:2021-06-26 10:10:21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温竞华)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人才基础。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表示,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黄金期、非认知能力养成的敏感期。而相关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随着年级升高,科学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动手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培育不足。

“把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关口前移,厚植科学教育根基,对长远解决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短板、从根本上改变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的窘境具有重要意义。”郑永和说。

纲要提出,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

郑永和说,研究表明,教师是学业成就六大要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首要任务在于提升教师的科学素质。但目前我国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科学教师人数严重不足,质量亟待提升,尚不能满足建设科技强国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需求。

对此,纲要提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每年培训10万名科技辅导员。

根据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通过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和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等举措,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