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下要闻

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牛鼻子”

时间:2022-02-28 09:09:48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将至。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演变,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关口。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要坚定实现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就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而“创新”二字,正成为我们理解中国与世界、沟通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

理念创新擘画新蓝图

近零排放、防疫保护、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各项“科技冬奥”成果广泛应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北京冬奥会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中国用科技书写了新的历史。”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特征和基本规律,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这五大发展理念,带来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摆在第一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

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人工智能,多领域突破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移动通信、高速列车,多赛道成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疫情防控、新药创制,多方向创新支撑人民幸福生活。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科技创新驱动新动能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创新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1年,中国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着力点,优化各类创新平台的协同布局,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

“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实现量子优越性,“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成功实现万米下潜……科技力量统筹联动,既补短板、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又建优势、强化无尽前沿探索,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不问出身,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企业是出题人、答题人,也是阅卷人。

企业参与科技重大决策。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企业是科技研发投入的主力。全社会研发投入中,76%由企业投入。

越来越多科技型企业得到孵化和扶持,茁壮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8万家。全国各类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总数超1.5万家,服务初创科技企业和团队70万家。

创新驱动发展,要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国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创新生态圈渐趋繁荣。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移动通信、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例如,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获批的一类新药,2008年前只有5个,现已达到75个。

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高新区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全国13%的GDP。”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介绍,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制度创新带来新变革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才能真正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落到关键处。

创新发展,为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为凝聚战略科技力量,我国持续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机制,“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在“十四五”首批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部署实施87项“榜单”任务;

为鼓励基础研究,我国建立贯穿科研活动全链条的政策体系,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两条腿走路”,2021年基础研究投入169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6.09%。

为激励科研人员专心投入研发,我国优化科研学术环境,在50多个地方和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

改革还深入到企业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等方方面面。种种制度创新,就是要激活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创新发展,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改革创新在“放管服”领域频繁上演,有厚积薄发之势,大幅降低了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制度性门槛。这些创新,有的来自基层的发明创造,急市场主体所急,想市场主体所想,针对痛点打“靶向药”。

2月21日,在郑州市金水区政务服务中心,个体户梁培育拿到了全省首张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这张手机里的营业执照也意味着河南省个体工商户登记正式进入全程“零见面、零跑腿、零干预、零收费”的新阶段。

上海的“店小二”式政务服务、河南漯河市的“市长专利奖”、江苏等地的“首违不罚”“小错不罚”……各地各部门都在想办法给管理做减法,给企业的便利做加法,换取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

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及地方层面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建立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无许可。5年来,企业平均开办时间由22.9天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最短只需半天,实现“一次不用跑、半天全办好”。

这些创新,有的来自法律法规的突破完善,将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总结为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在更大范围内铺开,为创新创业者赋能。

2021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将2013年至今的商事制度试点的有效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规规范。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的“证照分离”改革,也于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改革全覆盖,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试点力度。自2021年7月1日至年底,“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134.6万户,占同期新设企业的28.1%。

为维护和优化高效、有序、统一、安全的超大规模市场,国务院还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发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优化线上线下竞争生态,加强一体化监管制度设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为企业营造公平、健康的良好环境。

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一系列组合拳的保障下,中国经济不仅稳住了,以数字产业、智能产业、云端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还实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21年,全国“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同比增长15.8%,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奋进新征程,创新发展更可期!(记者 佘惠敏 佘颖)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