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据标识解析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基础
近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财产委员会主办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围绕规范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解析服务,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国家文化专网、数据标识解析之间是什么关系?根据会议及专家转达的精神,本文略做梳理。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目标和任务
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财产数字化结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出现,中华文化数字化结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结果享誉海内外。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点任务包罗: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财产数字化结构、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这一愿景,需要依靠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地方落实政策支持,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最新技术实现。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财产委员会副主任高书生指出,文化数字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供给短板、数据孤岛、数字鸿沟。
供给短板指的是文化供给侧的数据大部门都在“甜睡”,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数据很多,但不容易拿到,申请使用一张图片,耗时很长。解决的措施是共享数据,建设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体系,基于国家文化专网、依托文化产权交易所形成“数据超市”,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都可以在“数据超市”买卖数据,让数据“活起来”。
数据孤岛指的是已经建成的文化数据库多是自建自用,互相没有关联,也缺乏体系化,利用率低,没有形成资产。解决的措施是用ISLI编码进行数据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在维持数据分布式存储、不改变数据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分散在各级各类文化机构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起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全面共享。
数字鸿沟指的是传统的文化机构虽然拥有内容和生产内容的人才,却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业态互动、关联等特性,往往投入大成效低。解决的措施是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服务内容由依托国家文化专网而搭建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提供,文化机构的任务就是搭建数字化文化生产线,找到一条低本钱转型升级之路。
按《文化数字化:关键词与路线图》一书的总结,文化数字化分七大步调:一、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二、搭建“数据超市”;三、开展国家文化专网接入服务;四、“地毯式”扫数据;五、超大规模加工数据;六、多渠道分发文化数字内容;七、洪流漫灌式促消费。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和国家文化专网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的102项国家工程项目之一。
按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推动文化数字化结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有效途径,包罗分类收罗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对各类藏品数据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结果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联、数据共享、宁静可信的文化大数据服务及应用体系,建设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等,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文化消费新场景。
为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建立了文化大数据财产委员会,牵头制定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尺度、管理指导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等工作。
国家文化专网是出于国家文化宁静考虑,依托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打造的与公网并行的专网。所有文化数据的生产加工在专网闭环系统内完成,所生成的文化数字内容同互联网平台对接。按高书生制作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框架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两侧四端”(供给侧、需求侧、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云端)的生产端和云端都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实现。
国家文化专网提供接入、存储、算力、分发等服务,是文化数字化的“底座”之一,另一个“底座”则是标识解析体系。
数据标识解析与解放文化数字化生产力
2015年,国际尺度化组织发布了由我国提案创建的关联标识符国际尺度,即ISLI(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Standard Link Identifier),它是信息与文献领域唯一标识实体之间关联关系的全球通用标识符。
依托ISLI可以架构差别于互联网域名解析的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实现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确权。经过关联和赋码,文化数据才气获得唯一的“通行证”,得到交易资格。可以说,标识解析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基础。
今年3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财产委员会启动了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试点工作。5月,专委会批复同意广州龙联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到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试点,对外开展文化大数据生产和标识解析服务。标识基地将对已经生产的文化数据进行几项工作:一是分类,按文化统计框架分类;二是编目,根据专业性知识图谱编目;三是标引,即对数据特征进行描述;四是赋码,即分配ISLI编码。
摆设了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的各类机构和个人,都可以通过标识基地在闭环系统从事数据的收罗、关联、重构、出现、交易。
中办、国办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推动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数据收罗、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将凝结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关联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
高书生强调,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中心环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数字化生产力。数据是数字化时代的生产要素,具有文化内涵的数据,才是真正的生产要素。数据关联是核心生产力。
因此,数据标识解析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工作,是解放文化数字化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试点建设举足轻重,关系着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进程以及中华文化全景出现的伟大目标。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