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下要闻

为了“未来的他们”(一桥飞架中欧)为了未来的生活英语怎么说,

时间:2023-09-11 02:40:56  来源:搜虎网  作者:搜虎网  点击:

 

办妥高质量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也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新使命。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再次审视“什么是高质量教育”这一命题。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最近,热播电视剧《小舍得》引发了各人的共鸣,剧情贴近现实生活,剧中的每一个教育话题几乎都触及家长敏感而脆弱的神经。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认为,教育不应把孩子框定在同一个尺度里,而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生长规律,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育不应把孩子培养成答题机器,而是要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继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不是为了家长的面子,也不是为了教师的里子,而是要真正立足学生、面向未来。

鲁迅讲过,我们要把孩子当人,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畅想2035年,我们培养的孩子将成为祖国各个岗位上的开拓者、建设者、奋斗者。那时的他们是什么模样,我们的国家就是什么模样。

未来的他们,可能是王海那样的飞行员,操控着现代化的隐形战机巡天卫国,以忠诚的名义守护祖国的领空、领海;可能是南仁东那样的科学家,穿过星辰大海,跨越时空光年,在广袤的宇宙中留下中国人的印痕;可能是修建港珠澳大桥那样的工程师,一桥飞架海峡两岸,祖国山河再无天堑;可能是中欧班列上的火车司机,带着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行进在和平、开放、繁荣的“新丝绸之路”……

未来的他们,也可能是我们这样的普通教师,在三尺讲台把英雄的故事再讲给他们的学生听,他们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成为英雄,但应该都具有英雄那样高贵的理想、纯正的品格和高尚的心灵。未来的他们,还可能是平凡的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但他们都应该是具有“爱国”“拼搏”“有爱”“继承”特质的好人。

为实现这样的美好未来,我认为需要告竣一些共识:

未来的社会,学力比学历更重要,学历只能证明过去,学力才意味着将来。所以,我们要培育善学习、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未来的教育,或许没有固定的教师,也没有固定的学生,能教者就是教师,愿学者就是学生。

未来的学习,或许就是人与知识的相逢和巧遇,所以我们旨在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成绩自己。

未来的课堂,或许没有固定的教室,生活就是课堂,社会就是学校,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用科学思维迎接智联万物,用人文素养拥抱纷繁多元。

我们也应该有共同的理念: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不是惨白的说教,而是一种激励、感染、唤醒;教育不是血腥的竞争,而是人与人在相互照亮中共同生长。

让我们瞄准2035年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聚焦教育综合评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奏响教育综合改革的共鸣曲,擦亮立德树人教育品牌,用学校和教师的高质量,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河南省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06月09日第13版

作者:王献甫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