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1亿斤!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现,今年粮食实现逆势夺丰收、高位再增产,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又一个高质量的丰收年
今年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奠定了粮食丰收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现,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宁静党政同责要求,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清理“非粮化”,复耕撂荒地,推行间套复种,千方百计挖掘面积的潜力。最终,夏粮面积增加了138万亩,早稻面积增加了31万亩,秋粮面积也增加较多。
真金白银的步伐让种粮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中央财务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比上年翻了一番。继续摆设耕地地力掩护补贴,稳定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引导农民合理摆设生产。扩大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实施规模,用于支持稳定南方双季稻、扩种东北大豆、开发冬闲田扩油菜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继续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并在大面积播种前公布,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释放出强烈的重农抓粮信号。
产量增长的同时,种植结构更加优化,特别是大豆扩种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要求,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立足资源条件、优化种植结构,同时启动实施了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东北地区重点推广轮作扩大豆,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大豆面积凌驾1.5亿亩,为近60多年来大豆面积最高值。
玉米和大豆争地矛盾突出,如何实现稳玉米、扩大豆?在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镇长刘殿锋介绍,镇里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示范户现身说法、农技专家讲解等方式,提高了农民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积极性,大部门田块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今年镇里还申请农业托管资金和深松服务资金,依靠农机合作社开展农业托管,全镇农业托管2.3万余亩,极大提高了耕作质量。
实现抗灾夺丰收
“今年实现了非灾区多增产、受灾区少减产,灾区损失非灾区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局部地区灾情很重,夏粮遭遇上年罕见秋雨秋汛,三分之一小麦晚播、长势差,通过促弱转壮、“一喷三防”等步伐,加上入春后天气较好,夏粮最终增产28.9亿斤。秋粮局部灾情也较重,长江流域遭遇严重高温干旱,通过水库调水、地下打水、河湖抽水等步伐增加抗旱水源,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占全国秋粮产量70%左右的北方主产区大部旱涝灾害近10年最少、作物长势近几年最好,秋粮增产较多,有效弥补了灾区损失。
近年来,粮食生产多次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灾害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大,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专家认为,要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接纳政策和技术步伐,努力做到“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
国家政策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方面,今年首次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本钱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又启动大豆完全本钱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降低生产和市场风险。防灾减灾方面,加大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资金投入,摆设16亿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在主产区全覆盖,摆设100亿元资金支持南方中稻抗旱保丰收,力度之大多年少有。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龚良彬介绍,本地通过建立结对帮扶小组、完善奖补政策、高尺度农田建设等方式助力全年粮食丰收。全区水稻已全部丰收得手。本地青科园农业财产示范基地负责人尹海军说,依靠高尺度农田,今年基地秋粮亩产实现1150斤。收完稻谷翻耕种油菜,利用水稻秸秆和油菜梗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来年还是好年景。
扛稳粮食宁静重任
党的二十大陈诉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宁静根基。今年粮食生产再获增产,但粮食供求形势还是紧平衡,粮食生产依然不可松懈。今后应如何进一步端牢饭碗?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财产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要以国家粮食宁静财产带建设为抓手,打造“三链协同”的粮食财产体系。聚焦目标区域,重点在粮食财产基础好、流通运输条件好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主产区加快粮食财产链延伸与集聚,强化粮食财产供应链和价值链,培育现代化粮食财产园区。强化利益反哺,既要强化财产发展对主产区的利益反哺,把粮食财产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主产区,还要把财产链主体留在主产区的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财产增值收益,进而提升农户种粮与地方抓粮的积极性。通过培育财产链促进粮食产物精深加工,通过培育价值链促进产物增值,通过培育供应链实现产供销高效衔接。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建议,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和设施用地政策。建立粮食类经营主体土地租金合理定价机制,维持土地流转价格和期限的总体稳定,对种粮主体流转土地租金变革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并适时出台举措。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共享附属用房。加大对种粮主体建设仓储、晾晒场等设施用地支持力度,确保每年用于支持农村财产融合发展的用地指标优先支持种粮主体。
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说,今年各地攻单产、挖潜力,大范围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东北、西北等主产区集成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高产技术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玉米适当晚收技术模式,这些技术在今后将鼎力大举推广。我国玉米单产提高的潜力较大,要在育种工作上增加技术力量,拓宽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高产优质绿色宜机收的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熊 丽)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