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开林
香港的机动车辆已凌驾8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数量不到5万,新能源车的发展滞后,造成香港空气质素仍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
根据近期一项港府环保署空气质素监测数据调查,一般监测站及路边监测站录得的二氧化氮(NO2)、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及微细悬浮粒子(PM2.5)年均浓度,虽然比前有所下跌,但仍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尺度2.8至5.4倍。特别是臭氧年均浓度仍上升,一般监测站和路边监测站分别上升4%和6%。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达理指数推算,因空气污染,去年3516人提前死亡,总经济损失高达419亿港元。随着陆港两地放宽防疫步伐和通关复常,两地空污物排放会增加。
港府的减排压力很大,路边NO2浓度主要来源于汽车排放,其中巴士、货车等商用车的路边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港车辆排放90%以上。尽管港府计划2027年底前投入约700辆电动巴士和3000辆电动的士,也仅占全港12%巴士和16%的士,环保欠账较大。
香港电动车普及滞后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官员守旧怕担责,惯性购置西方双层巴士和既定品牌的政府车辆不容易失事;二是对大陆产电动巴士和私家车看不起,引进比亚迪电动巴士后,挑剔责备,不思配合改良和普及;三是民间对大陆产物持旧观念,甚至藐视,一味追求外国货,而在外国电动车发展不如国产车的情况下,宁愿迟滞换代计划;四是政府不重视交通电动化宣传,社会对电动车发展未来观念凝聚不给力,导致交通电动化龟速;五是政府不带头推动交通电动化,政府车辆电动化置换速度不敷,私营巴士公司购买电动车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香港街道上跑得电动轿车,仍是特斯拉为多,国产的十分鲜见,消费者对国产电动车存有疑虑和偏见,仍以购置燃油车为主要考虑,对交通电动化造成障碍。虽然香港的汽油昂贵和电费自制,但政府在转变人们使用电动车的观念和政策鼓励方面做功不敷,鼓励政策太迟,导致交通电动化进展太慢,换代问题积重难返,扭转空污恶化问题困难重重,不客气地说是政府懒政的体现之一。
香港的燃油机动车落地税很高,港府开始鼓励电动车一换一计划,从2018年至2024年期间,市民可以享受最高28.7万港元的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宽减额度,希望市民使用电动私家车。但市民要积极更换电动车,还需看政府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例如充电桩的规划。
从本钱和续航时间看,香港最适合电动车的普及,因为香港地方不大,车辆行程不远,没有续航焦虑,加上汽油昂贵,相比之下电费自制,使用电动车可以省很多油钱,因此转变市民观念是政府施政的重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