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有一座半截塔,它剩下半截是有原因的,它见证一件“大”事
在内蒙古赤峰市内,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半截塔,至于该塔为何只剩下半截?其实它的背后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甚至还见证了元朝的一件大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9个地级市之一,赤峰为红山之意,蒙古语称其为“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辽宁省向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西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界。市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90275平方公里,下辖3区7旗2县。2019年统计显示,赤峰市常住人口434.12万人,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内蒙古东部中心都会。
在赤峰市内,有一座本地人都熟悉的半截塔,它也被称为残塔或三塔,具体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三姓庄东南,即辽中京故城外西南角处 ,此塔因上部坍毁,只剩半截塔身而得名。半截塔塔身由八角实心密檐式砖构成,为古代典型的辽代宝塔结构。该塔残体全高14米,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佛龛,佛龛两侧有雕砖云纹两朵。佛龛中原有佛像(现已消失),其余四面雕胁侍和并列的小塔状装饰,转角处雕成圆柱体,圆柱体端有柱头铺作两朵,全为斜拱成双抄五铺作,塔檐全无,只有第一层大檐上的零星柏木椽头裸露于外。
谈到这里,不少读者都会在心中画出问号,半截塔为何只剩下半截?其余的半截究竟去了哪里?其实,半截塔的出现绝非人力所为,而是源自于一场自然灾害。据史书记载,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八月,癸巳,地大震,武平(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西旧台甫城)尤甚。”也就是说,在其时内蒙古地区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元史》描写这次震灾的惨状:“地陷,黑沙水涌出,人死伤数十万。”大地震过后,余震仍一直不停,几乎连续了一个月左右。正是在这一场可怕的大地震中,原本是建在辽代时期的佛塔,最终没有经受住剧烈的摇晃,造成了塔身上部的坍毁,其塌落物散布在塔周围,部门被埋在在了堆积物中,成为了“半座废墟”。
人类的文明十分繁荣,但无论科技如何飞速发展,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却显得尤为惨白无力。半截塔犹如是一座警钟,告诫后人要敬畏自然,也要时刻警醒,不可对自然加以破坏,否则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灾难性的抨击。古人科技不发达,他们认为地震等各类自然现象是上天的预警,故此才会由此衍生出诸多历史故事。在元代大地震过后,还发生了一场赵孟被逐出京城的事件。
赵孟是元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字体流传至今,甚至可以与“书圣”王羲之比肩。然而,赵孟在历史中的名声却并不太好,因为他是南宋皇室的子孙,属于赵氏宗族。对于赵孟而言,作为“龙子龙孙”,元朝灭宋已经是巨大的羞耻,自己却在对头建立的朝廷中谋求一官半职,实在令人唾弃。
赵孟在朝廷中的地位较低,他曾投靠尚书桑哥,却被急躁的桑哥暴揍一顿,今后之后,赵孟便一直寻机抨击桑哥。大地震过后,大汗忽必烈找来赵孟询问,赵孟却以天象示警的方式诬陷桑哥乱杀无辜,所有的罪过都应该由他负担。事情的结果也令人意外,忽必烈识破了赵孟的阴谋,最终盛怒之下将其逐出京城,今后不允许进京为官。
巨大的天灾之下,人人都不可抗拒,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无论是人的命运还是塔的命运,都难以被预测。正因如此,我们也要明白一个原理,人类只有不停努力,才气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将危害人类的自然灾难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