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年前,动力电池成为了行业焦点,储能行业刚刚起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多行业资深人士都对储能电池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然而,蓝海市场永远属于少部分能看到未来的人。
近日,国家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这为新型储能行业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在5年前,动力电池成为了行业焦点,储能行业刚刚起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多行业资深人士都对储能电池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然而,蓝海市场永远属于少部分能看到未来的人。
2019年,一家定位于新型储能的公司悄然成立,厦门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逆势入局,并在几年间就实现了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并在创新、产能、市场开拓等方面屡屡突破。在国内动力电池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海辰储能先人一步,开辟了一条宽广的储能新赛道。
InfoLink 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数据库显示,2024 年前三季全球储能电池货规模 202.3 GWh,同比增长 42.8%,其中海辰储能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池出货位居第四,结合公开资料显示,海辰储能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累计超40GWh。那么,锂电行业强手林立,海辰储能是如何做到的?
遵循第一性原理 聚焦储能
从入局到行业先锋,海辰储能总是展现出某种预见性和独特性:先人一步,逆势先行。
然而,要在充分竞争的锂电行业中开辟出新的赛道,并没有什么成熟路径可以依赖,相反,创业者更需要基于专业认知的反本能战略决策力,遵循“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从行业本质出发,看到行业需求,拆解问题,从零开始创建解决方案。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介绍,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的总出货量将超过300GWh,为此储能电池行业用了4年时间,而动力电池实现300GWh出货量用了10年时间,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将增长到2300GWh。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储能行业的迅猛增长,也显示了其市场的广阔和潜力。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 王鹏程
王鹏程认为,作为企业,在存量市场中找到机会固然不容易,但最难的是预判市场需求,提前布局增量市场。他把海辰储能的成功归因于“战略上的胜利”,判断准、不设限、敢突破,才能在战略布局、技术产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对行业进行新探索和再定义。
2018年,海辰储能成立前夕,许多专业人士对储能行业能否成为新的高增长赛道心存疑虑,甚至持有悲观态度。很多企业在权衡风险后选择保守战略,押注动力电池。然而,基于第一性原理,海辰储能看到了新能源行业背后的深层逻辑——储能基础设施是绿色能源市场完成闭环的关键点,因此储能具备“新基建”属性。
王鹏程回忆说,公司成立时,储能还没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路线,相反,动力电池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和投资模型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海辰储能却看到了储能的需求和趋势:首先新能源本身是大势所趋;其次地球上有大约7亿人完全没有电力供应,新能源可以加快实现能源平权,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升级会带来巨大的电力缺口,新能源可以满足新兴产业的电力需求;第三,新能源的波动性和不平滑性与生俱来,当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升高时,电网将无法承受冲击,源网荷储是最佳解决方案,也是新能源完成闭环的重要一环。
这一判断奠定了海辰储能“专注储能”的战略方向。王鹏程透露,在储能行业尚未爆发时,他们便坚定地将融资投入工厂建设当中,以超出行业标准的速度建设厂房。储能风起的时候,海辰储能就在风口。
海辰储能对储能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界对储能行业的整体认知,加之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储能的新基建属性”渐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躬身入局,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印证了海辰储能对产业的前瞻洞察。
纵横捭阖,构建全球大战略矩阵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冲突频发和地缘贸易甚嚣尘上,电动汽车全球化受到波及,动力电池行业承压,悲观情绪蔓延到整个新能源行业,这无形中减缓了新能源企业投资海外市场的步伐。在逆全球化贸易的舆论场中,海辰储能再次踏上“少有人走的路”,步步为营,迅速布局全球市场。
除在德国慕尼黑设立子公司外,2024年7月底,海辰储能美国费利蒙营销中心正式启用。海辰储能在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频频“落子”,业务范围覆盖成熟市场如美国、欧洲、澳洲以及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等。经过近几年的拓展,在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五的储能公司中,海辰储能凭借专注储能,利出一孔,后来居上成长为行业龙头。
纵向深挖、聚焦储能让海辰储能构建了强劲的竞争力。而“全球布局与本土化” 的横向拓展战略则让公司获得了高增长。合纵(聚焦储能)和连横(布局全球化),构建了海辰储能全球化大战略矩阵(Grand Strategy Matrix)。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透露,早在2022年,公司就在内部提出“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战略,解决方案覆盖 “全球储能、全业储能、全户储能”,直击全球市场的全场景储能需求。
在全球储能市场,海辰储能采取了“解决方案+本土化服务”双轮驱动策略,根据本地客户需求进行反向研发,赢得了全球市场的信任和认可。王鹏程称之为“反向价值驱动”。
2024年9月海辰储能在美国首发了基于千安时储能电池的4小时6.25MWh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在容量上实现了跳跃式提升,促进了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并提高了储能系统集成效率。此外,公司还与美国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土耳其可再生能源领域工程公司Kontek Energy的全资子公司等合作伙伴达成多项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通过提前布局,其在全球市场中斩获颇丰。在当下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这家新锐公司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
无内不稳,积聚供应链势能
“无内不稳”是海辰储能大战略矩阵的强大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已从早先单纯的“电池制造商”,进化为“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储能链主企业。
然而,如何构建面向全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知易行难,这需要企业拥有强大且按需应变的供应链体系。海辰储能的供应链经历了从1.0到3.0时代的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在1.0时代,海辰储能的供应链以效率为先,进入2.0时代,供应链规模扩大,其口碑和产品迭代形成了良性互动,更强调全面安全。到了3.0时代,公司的重点则转向了构建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基于数字化的全体系赋能。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表示,公司的供应链布局始终坚持以“互相陪伴、互相依存、互相信任”为底层逻辑。在供应链3.0时代,他特别强调了数字化赋能的重要性,期待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全链路的优化和自动化,与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与生态共生的关系。例如,通过数据共享与合作,与万华化学构建材料闭环和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建供应链生态。这不仅增进了海辰储能供应链的质量,还促进了双方在研发和全球业务上的深入合作。
在供应链中,链主企业对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行为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在创业初期,海辰储能因聚焦于储能领域,积累了大量电池技术、生产工艺创新,率先形成规模化效应,使其在生产制造端的“链主”作用充分发挥。例如,公司落户厦门和重庆建设两大生产基地,百亿元级的投资在当地也带来极强的集群效应。
海辰储能重庆制造基地
对于海辰储能来说,随着契合市场需求的供应体系迭代,不仅成就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一个个片区经济。例如,重庆铜梁引入海辰储能,并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新型储能产业园,初步构建起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缩短了储能企业与上游材料企业之间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厚生、兴恒、科达等海辰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重庆铜梁,为包括海辰储能在内的铜梁新型储能产业提供核心配套,助推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链,帮助重庆形成2000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在海辰储能看来,中国在储能供应链体系上领先的不只是材料或电池,而是整体领先,包括材料、电池、集成和设备工艺等领域。这种高效的产业链构建模式,奠定了公司在储能行业的领军地位,也为全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结语:储能大赛道上最值得关注的“选手”
据中国电力网及证券时报网相关报道,全球用电量增长和新能源大幅并网带来全球储能配置的强劲需求,美国是高成长性和高确定性的表前侧大储市场,欧洲是全球新能源最具潜力的市场,而在新兴市场电网平价扩容和离网供电需求旺盛,储能方案大有可为。加之相关指引政策陆续出台,储能行业将成为“长坡厚雪”的大赛道。作为一家“年轻”的绿色能源企业,海辰储能不墨守成规,大战略矩阵守正出奇,一举进入全球前五,顺利赢下全球储能巨头新一轮竞赛的入场券。
全球市场需求确切存在,但全球新能源市场本身非常复杂,谁能赢得下一轮的角逐尚不得而知,但作为前五大储能巨头中唯一聚焦储能的企业,海辰储能一定是储能大赛到上最值得关注的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