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矛盾”。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正确的。 深刻理解和充分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领会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这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问,对于关心群众、引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人民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历史伟大成就的动力,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源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 它们是古今中华大地上人民错综复杂的现实利益的动态体现。 它们的特点是多样性、层次性和增量性。 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人们需要多样性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恩格斯评论说,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始终被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简单事实:人首先要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在政治上。 、科学、艺术、宗教活动等等。这一发现也向我们揭示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 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需求、人际需求和精神需求。 就当前我国现实生活而言,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就业、住房等民生领域; 人民群众的人际需求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望、对有效社会治理的期望、对良好社会秩序的期望、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期望。 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在对更多优质、丰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期待。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
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方位激活。 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政治清明、道德良善、创新发展等,同时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存在着价值层次的差异。 俗话说“礼仪唯实知”。 人们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按照物质需求、人际需求、精神需求的顺序依次递增。 需求的满足带来幸福,而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努力。 社会进步是由这些创造性需求的满足推动的。 “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梦想不会自动实现。实现我们的目标,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永远为了人民,必须靠艰苦奋斗、诚实做事、和创造性的工作。”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量。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除了多样化、层次化外,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增量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的要求日益提高。法律、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 这种增量一方面表现在不同类型需求之间的逐步增量,另一方面表现在每种需求的单一增量。 不同类型需求之间的升级表现在,需求越低,需求越强烈,因而优先级越高; 需求越高,它就越冷漠,因此就越后向。 高层需求是低层需求相对满足的结果,即低层需求会逐步发展到高层需求。 因此,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物质需求是最强烈、最优先的。 当一个人没有基本的温饱时,就很难从事社会和精神生产活动。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实现中国梦、为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努力、奋发图强。 必须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增量性出发,全面、多层次、动态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工作中更加关注人民的需要、关心人民的需要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抓住共性,又要抓住特殊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和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更加充实、有保障、可持续。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