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在沪发布《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中期报告》《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对标研究报告》,建议上海科技影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电影工业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同时构建针对国内主要影都发展的量化监测体系,打造影视产业和区域高质量共生发展的“导航灯”。 截至目前,我国影视基地总数已逾千家,但其中多数发展质量不高,能实现稳定盈利的屈指可数。7月26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在沪发布《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中期报告》《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对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和《对标报告》),建议上海科技影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电影工业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同时构建针对国内主要影都发展的量化监测体系,打造影视产业和区域高质量共生发展的“导航灯”。 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上海科技影都大有可为 影视基地是影视生产制作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上海市松江区是国内影视产业重要的聚集区之一。根据规划,上海科技影都选址位于松江南部新城,占地60.58平方公里,旨在打造行业领先的科技影视产业集聚中心和面向全球的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之窗。截至2020年5月底,松江全区共有4个市级文创园区、12个专业影视拍摄基地和专业影棚、21个市级影视拍摄取景地,汇集了6000多家影视企业。 图为《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中期报告》和《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对标研究报告》 《对标报告》重点分析总结了上海科技影都发展所拥有的要素聚集、政策扶持、营商环境三大优势以及面临的重大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科技赋能三大机遇。总体看,随着科技赋能成效显现、扶持政策持续“加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及一批“十亿级”标杆性项目相继落地,上海科技影都已聚集了前期立项、中期拍摄、后期制作、院线播放、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构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体系,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9年以来,由于税收等监管政策的调整,中国影视产业步入“调整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院线歇业近半年,产业链遭受重创,也进一步暴露出影视基地空置率高、模式单一、专业能力匮乏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对标报告》调研了国内外十家主要影视基地,并联合业内资深专家,为上海科技影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影视工业化方面,建议学习好莱坞成熟的产业运作模式,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培育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在长三角影视合作方面,建议与横店、无锡、宁波象山等地开展错位发展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借鉴英国松林、加拿大温哥华等影视基地发展经验,探索在国内高校开设“电影科学院”和“电影商学院”的相关课程,为科技影都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专家建议,上海目前已是国内领先的影视“出品中心”,下一步要发力打造影视“摄制中心”,剧组不但要在上海立项,更愿意在上海建组、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开发衍生产品。同时,应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在借鉴美国“完片担保”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影视产业特点的担保模式,打造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将上海建设成为中国“影视保险之都”。 发布量化指标体系,助力行业科学发展 众所周知,影视产业具有评价主观性强、产品非标准化,票房成绩波动大等特点,各地影视基地的运营模式也各有侧重,如横店主打“文旅融合”,北京怀柔布局影视后期制作,无锡发力影视IP衍生品开发等。 业界专家一致认为,在电影工业化时代下,我国影视基地亟待建立与工业化相适应的运营体系,实现资源的精细化整合,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可以对区域影视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的标准体系。 为此,中国经济信息社充分发挥国家高端经济智库优势,研发“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以数字形式量化国内影都发展基础、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指数报告》显示,该指数以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产业聚集区域为研究对象,以第三方视角,建立针对区域影视产业的多维度监测体系,全方位展现发展现状,系统梳理各影都特色影视资源、明晰市场定位,为影视行业管理者、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 据介绍,“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在样本选择上,既充分考虑影都核心指标的数据标准,又全面整合专家委员会建议,同时根据年度数据情况动态调整,建立样本筛选与更新机制。 指数发布频率为年度,首期暂定于2020年9月对外发布,未来预计于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发布。 指数指标体系拟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充分结合影视产业作为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的特殊性及其自身产业特色,从生产要素、产业运行、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等维度出发,对影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 图为2020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现场 7月26日,《指数报告》和《对标报告》在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发布。据介绍,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是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活动之一,由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提供智库支持。 (文章来源:新华丝路) |